自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軍隊從以蘇聯時期裝備為主的部隊,逐步轉型為北約化部隊。隨著戰事演變,西方軍援從初期的反坦克飛彈、狙擊槍等單兵裝備,擴展到重裝甲車輛與先進火炮系統,顯見西方對烏軍的支持力度逐步升級。

美製M2A2布萊德利坦克。 圖 : 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烏軍於哈爾科夫與赫爾松兩線反攻取得成果後,北約國家對烏軍的信心提升,開始協助其打造一支現代化部隊。美國率先提供 M2A2 布萊德雷步兵戰車(Bradley IFV)及豹-2A6 主戰坦克等裝備,第 47 機械化步兵旅成為第一支全面美式裝備的部隊,象徵烏軍機械化戰力進入新時代。

全站首選:賴清德感謝惠恕仁挺台灣!台帛簽2協定:共同面對全球挑戰

烏克蘭軍第 47 機步旅作為首支整建制配備 M2A2 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部隊。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不過,戰場現實遠比預期艱難。烏軍第 47 旅原預計短時間內奪下南部戰略重鎮羅博季涅(Robotyne),卻歷經兩個月苦戰才取得有限進展,並在首日進攻中即發生豹-2A6 與 M2A2 遭毀的震撼畫面。此役損失促使美方追加 32 輛 M2A2 補充戰力,並陸續提供防護套件與設立維修中心,協助烏克蘭提升裝備維保能力。

美製M2A2步兵戰車。 圖 : 翻攝自騰訊網

隨著美方支援擴大,截至目前,烏軍獲得的 M2A2 數量已超過 300 輛,最初支援的編制即是對照一個重裝旅的標準。第 47 旅在戰場上多次被部署於東西線主戰場,甚至被戲稱為「長生軍」,但其損耗亦是烏軍中最為慘重的部隊之一。俄軍所繳獲的首批豹-2A6、M1A1主戰坦克與 M2A2 步戰車,也多來自該旅。

俄國T-90M 主戰坦克(左)與M2A2「布拉德利」步戰車(右)。 圖 : 翻攝自騰訊網(新頭殼合成)

為減輕第 47 旅壓力,烏軍開始分散 M2A2 配備至其他部隊。2024 年新增的百輛車輛未再集中使用,而是分派至第 82 空降突擊旅、第 95 空降突擊旅、第 100 機械化旅等五個旅級單位。儘管這些旅都獲得 M2A2 支援,但實際數量多僅達一個連規模,總量仍不及第 47 旅一支完整旅。

M2A2-ODS 「布萊德利」步兵戰車。 圖:翻攝自騰訊網 講武堂

另有三個新型突擊團也配備 M2A2,包括第 425 突擊團、第 33 突擊團與第 225 突擊團。雖名為團級單位,但其兵力甚至超越一般旅級單位,且頻繁出現在紅軍城、庫爾斯克與別爾哥羅德戰區前線。相較輪式輕裝甲車,M2A2 提供更佳的保護與運兵能力,成為突擊行動的重要支撐。

俄軍所繳獲的首批豹2A6、M1A1主戰坦克與M2A2步戰車,多來自47旅。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然而,儘管美式裝備效能優異,西方援助力道在 2024 年下半年起已有放緩跡象。烏軍目前需維持 1 個完整美械重裝旅、5 個旅級連級配備及 3 個團級連級配備,戰損與維修壓力與日俱增。若無持續補給,前線部隊將面臨戰力遞減風險。

美製M2A2步兵戰車。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外界觀察指出,烏軍的「北約化」雖提升戰場靈活性與作戰能力,但裝備損耗速度快,補給鏈壓力大,再加上政治變化影響西方軍援前景,未來烏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仍存在諸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