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中國遭美國大幅加徵關稅至145%後,不少專家警告,中國廉價商品在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後,將向全球市場傾銷,歐洲恐首當其衝。有英國零售商示警,已有初步跡象顯示,中國相關商品的庫存正傾銷湧入歐洲市場,這些商品可能透過中國電商巨頭SHEIN及Temu等銷售,有當地零售商要求英政府取消「最低免稅額」。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urrys首席執行官博爾多克(Alex Baldock)受訪時表示,目前已有初步跡象顯示,中國相關商品的庫存正傾銷湧入歐洲市場,可能銷售這些商品的平台包括SHEIN、Temu、阿里巴巴、TikTok商店,而亞馬遜(Amazon)更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英國零售商協會(BRC)首席執行官狄金生(Helen Dickinson)則說,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部分品質較差的商品可能會從美國轉銷至歐洲,而這風險令零售商非常擔憂。鑑於當前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政府應當重新審視「最低免稅額」規定,以確保英國零售商及其客戶的最佳利益。
「最低免稅額」使國際零售商在寄送價值低於135英鎊(約新台幣5824元)的小包裹進入英國時,可免繳進口稅,從而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但其他公司進口大量商品時,需要繳納關稅,然後再在英國國內分銷。一些英國零售商早已要求英國政府效仿美國取消「最低免稅額」規則。
自川普宣布取消價值低於800美元小額包裹輸美可免關稅的政策以來,英國也再次出現修改相關法律的呼聲。博爾多克呼籲,歐盟正迅速跟進美國的決定,英國也不應落後。中國電商巨頭SHEIN此前宣稱,其成功是因「高效的供應鏈」,而不是稅收豁免,該公司完全履行英國的納稅義務。
長年關注中國經濟的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貿易專家馬特斯(Jurgen Matthes)分析,中國商品極可能會被迫尋求其他銷售市場,尤其是歐盟市場,中國企業一方面確實更有效率、更善於創新,但另一方面也收到了巨額補貼。而且人民幣兌歐元匯率也是被低估的,這也賦予了中國商品不對稱優勢。
前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指出,湧入歐洲的中國商品將如同一場「海嘯」,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國工業領域廣泛的產能過剩問題,而這在當前中國政經體制下很難解決。中國製造業生產了全球34%的商品,如果產能全開比例也許還要更高,但中國的消費只佔了全球的12%。這種情況肯定會造成國內的經濟問題,也會危及和貿易夥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