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即將開徵對印度商品的高額關稅,蘋果公司3月迅速自印度調貨,將約20億美元的iPhone空運至美國,單月出貨規模刷新紀錄。此次行動不僅展現其供應鏈調度速度,也顯示出在全球貿易政策快速變動下,企業確保市場穩定的急迫性。

據外媒《路透》取得的報關紀錄顯示,這批手機由蘋果位於印度的主要製造夥伴富士康與塔塔電子生產,總重量約600噸,透過包機送往美國。運輸航點涵蓋洛杉磯、紐約及芝加哥等重要城市,目的為填補當地庫存、避免未來因關稅而產生供應斷層。

在3月的出口明細中,富士康從印度出貨的iPhone總價值超過13億美元,數量與前兩個月合計相當,型號涵蓋iPhone 13至16等數種系列機款。塔塔電子則貢獻6億多美元的出口量,與2月相比增幅逾6成,主要機型為iPhone 15與16。蘋果與兩家供應廠商目前皆未針對此波緊急運輸公開說明。

此次調貨由印度南部清奈機場統一起運,為加速作業,蘋果據悉曾向機場當局要求縮短通關時程,從以往平均30小時壓縮至僅需6小時,並動員至少6架貨機接連出發。整體調度節奏緊湊,足見企業應對關稅政策的壓力與危機處理速度。

川普本月初宣布對印度輸美商品加徵26%關稅,稅率雖遠低於針對中國商品所設定的逾100%,但仍足以對廠商成本造成衝擊。儘管後續宣布對中國以外75個國家暫緩課稅90天,但在不確定性陰影下,蘋果選擇提前行動,避免落入政策生效後才面對時間緊迫的窘境。

這場空運行動也被解讀為科技業界應對全球政經波動的縮影。在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不穩定的背景下,能否即時應變、快速調整供應策略,正成為全球企業營運韌性的指標。此次蘋果選擇先一步行動,未來其他科技品牌是否能仿效,也將考驗其供應鏈管理能力與政策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