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羅斯扣押了 26 架由中國企業持有的飛機,引發外界關注。由於中俄在近年來保持密切合作,尤其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持續擴大對俄能源進口,外界對此舉感到不解。

俄羅斯民航業目前運營約 991 架客機,其中 600 餘架為進口機型。由於西方制裁禁止出口新飛機及零部件,俄羅斯面臨維修和替換零件困難,已有超過百架飛機因缺乏零件而停飛。此外,部分民航機被軍方徵用,導致國內運力更趨緊張。本土生產的「蘇霍伊超級噴射機」與「伊爾庫特MC-21」產能有限,難以填補缺口。

精選報導:騎虎難下 此路不通! 大罷免第二波明登場 游盈隆:不要再期待奇蹟

被扣押的飛機雖由中國企業持有,但多數透過海外子公司註冊於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因而在俄羅斯實施資產凍結措施時被歸類為「西方資產」。這使得中資企業的飛機遭到牽連。

被扣押的飛機雖由中國企業持有,但多數透過海外子公司註冊於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因而在俄羅斯實施資產凍結措施時被歸類為「西方資產」。圖:翻攝自張元偉教授

大部分被扣飛機投保了「戰爭險」,部分企業已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例如,中銀航空租賃曾與保險公司達成和解,收回部分損失。不過,即便如此,相關企業仍需承擔高額訴訟費用及營運收入減少的壓力。

中國軍事專家《張元偉教授》認為,俄羅斯此舉主要是對西方資產凍結的反制措施,而非針對中國。也有觀點指出,中資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使用海外註冊模式雖有利於國際市場操作,但同時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

中國軍事專家《張元偉教授》認為,俄羅斯此舉主要是對西方資產凍結的反制措施,而非針對中國。   圖:翻攝自張元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