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周簽署行政命令,將重振美國造船業,包括商業造船和軍用造船。對此,軍事媒體《Military Times》報導,美國海軍目標在未來30年將戰鬥艦艇數量增至381艘,估算每年需投入至少400億美元;而另一項難題是目前美國海軍艦隊不足300艘,且預計至2027年退役艦艇將多於新艦。

報導中引用國會預算辦公室與海軍聯盟計算,造船業需新增25萬名技術工人,並擴大供應鏈與公共船廠投資,才能因應海軍的造艦需求。海軍高層坦言,造船成本高於通脹,計畫延誤1至3年,品質與性能常未達預期。美國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簡稱GAO)報告指出,過去20年海軍造船預算翻倍,艦隊規模卻未增,護衛艦計畫更延宕3年。

川普批評政府多年忽視造船業,導致產業衰退與國安受損。新法案要求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在210天內提交行動計畫,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需探索民間資本投資造船、港口與修船設施的途徑。

報導提及,美國造船困境影響AUKUS聯盟對澳洲維吉尼亞級(Virginia-class)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的需求。海軍計劃每年交付1艘哥倫比亞級(Columbia-class)與2艘維吉尼亞級潛艦,但AUKUS需求潛艦年產量推高至2.33艘。目前哥倫比亞級首艦生產延誤18個月,引發海軍高層不滿,強調其為核三位一體的關鍵。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議員警告,若戰時損失艦艇,美國難以快速替補,凸顯造船業的戰略急迫性。

此外,美國2024北極戰略指出,該區日益成為戰略競爭舞台,美國需與盟友聯手應對挑戰。海岸警衛隊近期新增首艘極地破冰船,為北極軍事部署增添助力;但相較俄國多達42艘破冰船數量,「急起直追」的道路猶為漫長。

美國海岸警衛隊運營的極地破冰船。   圖:翻攝「X」@US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