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傅崐萁近日拋出「台灣將 35 兆搬給美國」的說法,指控政府將巨額資金送往美國,引發熱議。不過此番言論隨即遭到專業人士與網友嚴正駁斥。醫師楊斯棓就在臉書以小學生都能理解的比喻,層層拆解傅崐萁的說法,直指其混淆視聽、誤導民眾,更質疑其背後動機與中國宣傳一致。

楊斯棓表示,傅所謂的「35 兆」其實是由三筆性質完全不同的錢所組成,分別是:18 兆的外匯存底、5 兆的台積電海外投資,以及未來 10 年約 12 兆的對美投資意向。

延燒焦點:楊宏基觀點》台灣戰時能源危機:核三停役加劇脆弱性!封鎖威脅電力崩潰 公投與分散化將成關鍵

針對 18 兆外匯存底,楊比喻為「媽媽把我們家賺來的外幣存在全世界最安全的美國政府銀行,還能賺利息」,強調這不是「搬錢給美國」,而是全球各國央行都採用的標準資產保值手段,中國本身也持有數十兆台幣等值的美國公債。

至於台積電在美設廠的 5 兆投資,楊形容為「我們家開珍奶店太成功,現在要去國外開分店」,這是企業的全球佈局與長期投資,不但能帶回利潤,也有助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維持領先。

而那筆被傅列入總額的 12 兆,其實是企業未來 10 年的投資計畫,根本還沒發生,更無法稱作「被搬走」。楊指出,「這就像說我今天決定十年後要買電腦,結果你現在就說我把錢搬去電腦店一樣荒謬。」

楊斯棓在臉書中直言,傅崐萁將三種性質、時間點、主體都不同的資金操作硬湊在一起,冠上「搬錢給美國」的標籤,是一種精心包裝的政治話術。他進一步指出,這種說法不是給懂財經的人聽的,而是刻意對準不熟悉國際金融的民眾,其背後可能有三重目的:

一是製造「疑美」、「仇美」情緒,破壞台美互信與合作;二是將親美政策描繪為「賣台」,藉此打擊執政黨;三是利用簡單口號激發情緒,模糊理性判斷,是典型的民粹動員話術。

楊強調,傅崐萁過去曾因炒股坐牢,如今卻利用誇大數字與錯誤類比誤導社會,令人擔憂。他呼籲,台灣社會需要更多能夠釐清事實、拆解話術的公民,唯有理性面對公共議題,才能擋住這類操弄民意的政治話術。

「我們家(台灣)不是被掏空,而是在努力變得更富有、更強壯。」楊斯棓這句話,或許是對傅崐萁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