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14)日舉行記者會,介紹 2025 年一季進出口情況。記者會進行期間,中國海關總署關於進口形勢的回應就已經衝上了熱搜。

根據《政知見》今天的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頂壓前行,貨物貿易進出口 10.3 兆人民幣(約 45 兆 8,867 億台幣),同比增長 1.3%。其中出口 6.13 兆人民幣(約 27 兆 3,059 億台幣),增長 6.9%;進口 4.17 兆人民幣(約 18 兆 5,734 億台幣),下降 6%。

面對下一階段出口有何預期的問題,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回應,中國出口確實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

呂大良回答天塌不下來的底氣從何而來?要從以下各種數字看。民營企業是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 5.8%,快於中國整體進出口增速 4.5 個百分點,佔比提升到 56.8%,對全球近 180 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

外資企業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看好中國依然是不少外資企業的共識。一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超過 6.7 萬家,創近 3 年同期新高;外資企業進出口 2.99 兆人民幣(約 13 兆 3,178 億台幣),連續 4 個季度實現增長。綜合來看,近 5 年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進出口在中國外貿中的佔比大概是三分之一。

外資企業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圖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成立中共黨部小組。 圖:翻攝自方舟子 X 帳號

中國主要外貿省市背負重擔,發揮各自優勢,展現出較強的支撐帶動作用。一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這 7 大省市合計進出口 7.78 兆人民幣(約 34 兆 6,595 億人民幣),持續增長趨勢,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對 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

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了 42.2 萬家,佔中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的近 8 成。出口高技術產品 7835.2 億人民幣(約 3 兆 4,910 億台幣),佔中國同類產品 71.3%;進口消費品 3184.2 億人民幣(約 1 兆 4,187 億台幣),佔中國 8 成以上。

中國中西部也承接產業轉移,外貿潛力進一步釋放。一季度,中西部地區進出口 1.84 兆人民幣(約 8 兆 1,901 億台幣),增長 8.7%,增速比全國整體增速高 7.4 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 1.2 個百分點到了 17.9%。

中國與貿易夥伴同樣來往也不錯。一季度,中國對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都實現了增長。在傳統市場,中國和歐盟經濟總量合計超全球的三分之一。一季度,中國對歐盟進出口 1.3 兆人民幣(約 5 兆 7,895 億台幣),增長 1.4%。

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關稅的干擾和衝擊下,中美雙邊貿易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增長,進出口規模 1.11 兆人民幣(約 4 兆 1,100 億台幣),增長 4%,顯示中美外貿脫鉤不太可能。

在美國關稅的干擾和衝擊下,中美雙邊貿易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增長。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

另外在新興市場,今年一季度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 5.26 兆人民幣(約 23 兆 4,255 億台幣),同比增長 2.2%,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佔中國外貿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 50% 之後繼續提升,達到 51.1%。

最後從出口商品看,中國一季度裝備製造業產品進出口增長 7.6%,佔據外貿進出口的半壁江山。國潮新品不斷推出,自主品牌產品出口規模逐年增長、佔比不斷走高,一季度繼續增長 10.2%,佔出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 22.8%。

不過,中國公布的數據常被外界質疑有「美化」的情況,而川普的「解放日」關稅在今年第一季並未實施,真正落實要等到第二季,因此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損害,現在才開始要逐漸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