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計劃於 4 月 2 日公佈新一輪關稅政策,並強調「互惠關稅」原則,要求對美出口產品施加高關稅的國家,須面臨「對等」的關稅回應。此舉引發各界關注,尤其是歐洲果醬、汽車產業及其他受影響的外國企業。
敦促川普對採「對等關稅」
《BBC》報導指出,歐洲每年對美國出口果醬的總額逾 2億美元,然而,美國果醬卻難以打入歐洲市場,每年出口額不足 30萬美元。美國食品巨頭斯馬克(JM Smucker)將此歸咎於歐盟的關稅壁壘,並近期致函白宮表示,「美國對歐盟果醬和果凍徵收相應的關稅,將有助於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指出目前美國果醬的最高關稅僅 4.5%。
斯馬克指出,美國果醬在歐洲市場面臨超過 24%的進口稅,並敦促政府對歐洲果醬採取「對等關稅」措施,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除了果醬產業,蘋果種植業者、石油與天然氣公司、數位串流媒體業者等產業,也在白宮對於關稅評估階段,向政府陳情。這些企業雖支持川普打擊「不公平貿易」,但擔憂全面關稅可能帶來連鎖反應,導致貿易夥伴報復,進一步損害美國企業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例如,美國鋼鐵製造商博思格鋼鐵(NorthStar BlueScope Steel)要求白宮擴大對進口鋼鐵及鋁製品的關稅範圍,卻同時請求政府對其原料進口(如廢金屬)提供豁免,以免影響生產成本;同樣,斯馬克及其他食品公司也擔憂,過度擴大關稅可能使可可等原料的成本上升,反而不利於美國食品業的競爭力。
一直以來,川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認為關稅是調整全球貿易規則最有力的工具。白宮特別點名歐盟的汽車關稅(10%)、印度的摩托車關稅(50%)及巴西的乙醇關稅(18%),批評這些措施對美國企業造成嚴重損害。
川普在近日演講中表示:「我們對進口汽車和零件的關稅將是具有毀滅性的。我認為大家會感到驚訝。」印度已表示願意降低摩托車關稅,顯示川普政府的貿易施壓戰略可能開始見效。
專家批:關稅策略不一致
然而,專家指出,川普的關稅策略缺乏一致性。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威廉.萊因施(William Reinsch)批評,「有時,關稅是為了報復;有時,為了談判降低關稅;但有時,又變成讓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工具。他使用關稅的邏輯毫無頭緒。」
儘管共和黨內普遍支持川普貿易政策,但市場對於即將到來的關稅調整感到不安。近期美國股市震盪,商業和消費者信心指數走低,顯示市場對潛在貿易戰風險的擔憂。
德州共和黨眾議員喬迪.阿靈頓(Jodey Arrington)則力挺川普,表示:「如果我們不為美國企業爭取公平競爭環境,那就是不愛國的行為。」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逐漸升溫,川普的關稅政策成為競選的重要議題。企業與白宮之間的角力將在未來數週持續加劇,關稅政策的最終形態仍未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