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當地時間3月28日中午12時50分發生規模8.2級強烈地震,造成全國至少1700人死亡、3400人受傷,另有一名台灣人在曼德勒失聯,震驚國際社會。擔憂地震連鎖效應,日本政府於3月31日公布最新估算,若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最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70兆日元(約合新台幣57兆元)。
根據共同社(Kyodo News)報導,日本政府自2012年預測南海海槽地震可能造成32.3萬人死亡後,多年來致力於防災措施,此次估算死亡人數下修至29.8萬,減少約一成。然而,專家指出,透過更新地形數據,浸水區域擴大影響顯著,疏散人數從上次的950萬增至1230萬,占日本總人口一成。遭遇震度6弱以上(日本標準)或3米以上海嘯的地區涵蓋31個都府縣、764個市町村。全毀及燒毀建築物在住宅抗震化措施下略減至235萬棟,但經濟損失卻從214兆日元攀升至270兆日元。
報告顯示,29.8萬罹難者中,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21.5萬,假設立即疏散比例僅20%。若疏散率提升至70%,海嘯死亡人數可降至9.4萬以下,凸顯迅速逃生的重要性。最糟情境為冬季深夜發生芮氏9級地震,東海地區災情最重,靜岡縣預估10.1萬人死亡,宮崎縣3.3萬人,三重縣2.9萬人。震度7搖晃區域包括靜岡至宮崎的149個市町村,震度6弱以上達600個市町村,而高知縣黑潮町和土佐清水市可能面臨高達34米的海嘯。
此次報告首度納入「災害關聯死亡」,即因疏散生活導致健康惡化等間接死因,估計為2.6萬至5.2萬人,顯示長時間避難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