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近日再度強調,他正在「改變中東的面貌」,並形容當前衝突為「重生之戰」。然而,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不僅遍及黎巴嫩、敘利亞與加薩,甚至誓言要對這些地區進行大範圍「去軍事化」,引起國際熱議。

據《CNN》報導,儘管納坦雅胡成功掌控對哈馬斯戰局,並強化自身政治地位;但前以色列國安官員指出,他的戰略規劃存有重大缺陷。前以色列軍事情報部門負責人阿摩司.雅德林(Amos Yadlin)表示,政府缺乏清晰的戰後安排,使軍方與民眾對未來發展感到迷惘。

加薩戰爭成最棘手的問題

報導指出,納坦雅胡目前正面臨國際刑事法院對戰爭罪行的指控,以色列政府也被指控在加薩執行「種族滅絕」。以色列政府已持續阻擋人道援助進入加薩,當地糧食短缺情況嚴峻,95%以上的居民被迫流離失所。

納坦雅胡強調,要對哈瑪斯(Hamas)取得「完全勝利」,但從未具體說明戰後的治理模式。他僅明確表態,加薩不能由哈瑪斯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掌控,但並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前以色列軍事高層齊夫(Israel Ziv)直言:「政府自己都不清楚戰略目標,軍方與民眾更無法理解。」

日前,以色列防長已下令部隊在加薩進行「永久性領土控制」,軍隊持續擴張,並要求更多巴勒斯坦人撤離避難所。對此,前以色列國安會主席埃胡拉塔(Eyal Hulata)警告,如果戰爭不導致新的談判局面,最可能結果就是以色列長期駐軍加薩,並設立軍事總督管理該地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 日前建議,讓所有巴勒斯坦人撤離加薩,納坦雅胡回應此為「唯一可行的計畫」引發了國際批評,外界質疑以色列是否有意進行「種族清洗」;對此,以色列反恐局前局長努里埃爾(Nitzan Nuriel)認為,這更多是政治操作,目的要是向該國內部極右派勢力與川普傳遞訊號,而非真正可行的政策。

努里埃爾指出,以色列政府可能會比較期望「務實」的海灣國家出資支持戰後治理,但此計畫恐遭到國際壓力與當地反抗。他認為,以色列可能在未來 4~5 個月內完成軍事行動,最終完全掌控加薩,如同 1967 年戰爭後對該地的管理模式。

此外,以色列政府正試圖削弱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指控該機構未能剷除內部極端分子。專家警告,以色列的強硬政策,可能會讓巴勒斯坦民眾對其態度更加敵對,而非促進和平。

持續擴張來達成政治目的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不僅侷限於加薩,還擴展至黎巴嫩、敘利亞與約旦河西岸。前高級官員指出,以色列正利用戰爭混亂進行政治與軍事擴張,在這些地區建立「緩衝區」,並增強邊境防禦設施。這一切都是來自政府高層的壓力,他們帶給以色列前所未有的「激進猶太民族主義」意識形態。

以色列的擴張,最不確定的地區是約旦河西岸,以色列自 1967 年來一直佔領該地區。以軍在那裡已建立了至少 150個官方定居點,而根據以色列法律屬於非法的定居點數量,自 10 月 7 日以來急劇增加。

該國政府中的民族主義極端分子希望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或至少是巴勒斯坦主要城市以外猶太人居住的大片地區,即將這些地區正式納入以色列的法律和管轄範圍。一位前高級官員告訴《CNN》,「看起來,納坦雅胡的想法是利用混亂局面,來獲取他需要的政治利益」、「這不是戰略。這是戰術政治。但他就是這樣的人。」

川普在第一任時承認以色列吞併於 1967 年從敘利亞手中奪取的戈蘭高地。隨著他再度重返白宮,許多人認為,以色列某種形式的吞併約旦河西岸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試圖與沙烏地關係正常化?

納坦雅胡原本希望透過戰後推動談判,來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正常化。然而,沙烏地高層明確表態,只有巴勒斯坦問題獲得解決,才會考慮與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也曾公開指責加薩戰爭為「種族滅絕」,並要求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

報導中表示,儘管以色列官員認為沙烏地的立場只是在擺外交姿態,但若以色列無法提出具體的巴勒斯坦和平方案,沙烏地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可能會進一步施壓,影響以色列的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