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社群平台謠傳「有人拿過雞蛋後沒洗手,就被傳染禽流感」說詞,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爆發禽流感疫情的蛋雞場不能提供雞蛋,因此含有禽流感病毒的雞蛋流入市面的可能性極低,且國內至今仍未出現因碰觸生雞蛋而感染禽流感案例。
近期社群平台上有網友發文指稱,同學會時聽到朋友的親戚罹患禽流感後,卻被醫生當成感冒治療,導致病情惡化。最後得知該親戚確診禽流感,還在家中的雞蛋殼上驗出禽流感病菌。該網友強調,這起案例為「真人真事」,呼籲廣大網友拿取生雞蛋後務必洗手,否則有機會感染禽流感。
針對網路傳言,事實查核中心直言,自2016年起,台灣的社群平台上就已經開始流傳相關謠言,農業部也曾針對類似謠言發文澄清。此外,事實查核中心也在本月向衛福部疾管署求證,發現國內從未發生一般民眾觸碰生雞蛋而感染禽流感案例。
查核中心表示,禽流感主要透過呼吸道接觸禽鳥或其糞便傳染給人類,且爆發禽流感的養雞場都會面臨「全面撲殺」處置,避免禽流感擴散。因此,確診禽流感的雞隻或是帶有禽流感病菌的雞蛋幾乎不可能流入市面,消費者不太可能透過購買或觸摸雞蛋的途徑感染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