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學會新聞》(USNI News)報導,美國情報界3月25日發布《2025年度威脅評估報告》(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ATA),詳細闡述對美國公民、本土及全球利益的多元威脅。該報告由美國情報界(IC)協調編制,指出外國勢力正針對美國的健康安全、關鍵基礎設施、產業、財富及政府展開攻擊,國家敵手及其代理人試圖削弱美國在區域及全球的經濟與軍事影響力。
報告顯示,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均對美國構成即時威脅。恐怖組織與跨國犯罪集團直接威脅美國公民,其中販毒集團在截至2024年10月的12個月內,導致超過5.2萬人死於合成類鴉片藥物,並促成近300萬非法移民入境,耗盡資源並使美國社區陷入危機。同時,網路與情報行動針對美國財富、基礎設施、電信及媒體展開攻擊。非國家團體常獲國家行為體(如中國與印度)直接或間接支持,提供毒品前體與設備。
俄羅斯、中國、伊朗與北韓等國通過不對稱與傳統軍事手段,挑戰美國全球利益,試圖在貿易、金融與安全領域推廣替代體系,與美國競爭。這些國家間的合作日益加深,增強其對抗美國的信心,並可能在衝突中相互牽連,迫使其他全球行為體選邊站隊。
報告特別指出,2025年中國大陸將加大對台灣的脅迫壓力,以回應美國對台支持的增加,推進其統一目標。中國呼籲和平統一以解決內戰分離問題,但不排除使用武力,並視美國支持台灣為遏制其崛起的手段。若兩岸爆發衝突,將嚴重影響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貿易與半導體技術供應,即使美國未直接介入,也將面臨重大經濟與安全損失。
中國正通過外交孤立台灣,施壓各國降低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自2016年以來,台灣的正式邦交國從22個減少至12個,且部分現存關係仍脆弱。軍事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持續提升跨海作戰能力,並加大對台周邊的軍事行動規模與頻率,試圖在必要時奪取台灣並阻止美國干預。經濟脅迫方面,若台灣被視為走向正式獨立,中國可能取消優惠關稅、選擇性禁止台灣產品進口,或任意執行監管措施。
同時,中國在南海與東海的主權爭端加劇緊張局勢,可能引發更廣泛衝突。2024年,中國在南海的策略導致菲律賓失去部分爭議區域的單方面控制權,迫使馬尼拉與北京談判並做出讓步,但菲律賓不願放棄主權主張,雙方衝突風險猶存。此外,中日圍繞釣魚台的緊張關係雖在10年前達到高峰,但中國船隻持續靠近爭議島嶼,引發日本自衛隊監控回應。
該報告由國家情報委員會與情報界各部門、美國政府及外部專家合作編制,旨在為國會與民眾提供及時、客觀的威脅資訊,支持決策並發出戰略預警。報告首先分析非國家行為體的威脅,隨後詳述主要國家行為體的挑戰,並表示將在機密場合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進一步資訊。美國情報界強調,當前「多重威脅交織」,安全環境空前複雜,俄、中、伊、朝等國的行動正對美國構成多層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