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軍事媒體《The Drive》「戰區」(The War Zone)專欄報導,北韓首架基於俄製伊爾-76「耿直」(Il-76 Candid)貨機改裝的空中預警與控制機(AEW&C)已完成首次飛行。北韓官方媒體近日釋出該機的照片,其中一張顯示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國際機場視察其內部設施。

據北韓國營媒體報導,金正恩在本週早些時候視察這架飛機,其正式名稱或編號尚未公開。金正恩表示,這架預警機將「在監測潛在威脅和收集關鍵情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外觀來看,這架飛機採用白灰雙色塗裝,無明顯標誌,與俄羅斯的A-50「熊蜂」預警機(北約代號:「支柱」Mainstay)和中國的空警-2000(KJ-2000)空中預警機的整體設計上有極其相似之處。然而,與A-50和空警-2000不同的是,北韓這架飛機目前缺乏典型的外部天線和其他突出結構。

北韓預警機後方機身上的雷達罩呈獨特的三角形設計,且已確認為固定式,與A-50的旋轉式雷達罩不同。這種固定雷達罩設計類似於空警-2000及其他中國預警機,內部搭載三個非旋轉相控陣雷達,提供360度全向覆蓋。

內部照片顯示,機艙內至少設有7個獨立工作站,機身內壁和前艙壁上配備平面螢幕顯示器。預警機通常需要較多乘務員負責監控周圍戰場並指揮友軍飛機。其內部設計現代化且整潔,幾乎像是好萊塢電影中描繪的高科技軍事場景,但其實際功能性仍令人存疑。

目前關於這架北韓預警機的具體性能細節仍極為有限。《戰區》此前分析:「北韓是否能掌握更複雜的戰場管理和指揮控制功能並應用於預警機上尚存疑問,但將空中雷達覆蓋範圍擴展至遠距離將是一大優勢。這不僅能在衝突初期提供對南韓潛在攻擊的預警,還能追蹤來襲飛機和飛彈,並將數據分享給地對空飛彈操作員,提升其作戰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為北韓提供了日常監視南北韓空域的新工具,並有助於進一步完善其預警機能力。」

報導還指出,空中預警機的「俯視」雷達能力能有效識別地面雜波中的飛機、巡航飛彈或無人機,相較於地面雷達受高地形限制更少,這是北韓此前未曾擁有的能力。然而,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北韓計畫將更多伊爾-76改裝為預警機,因此其覆蓋範圍將受到限制。

此外,這架飛機在衝突中將成為南韓和美國的首要目標,其戰時角色可能極為有限且存活時間短暫。相較之下,它在日常監控邊境動態、提供情報和日常偵察方面可能更具價值。

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中國或兩者在此飛機的開發和製造中提供了多少協助。A-50變型機目前或曾服務於印度、伊拉克和伊朗。衛星影像顯示,這架飛機的改裝工作始於2023年底,《戰區》自其首次曝光以來持續關注。今年初,該機首次安裝雷達罩亮相。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察首架改裝空中預警機。   圖:翻攝朝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