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川普2.0」的關稅政策反覆,產生了不確定性,壓抑去年走勢強勁的美股。今年來,新興市場走勢明顯強於成熟市場,美股與非美區域的分歧走勢為近幾年罕見;殖利率趨勢往下,也讓盤面風格大幅轉動。

閱讀更多:川普新政驟變 安聯美國經濟學家5點分析:美國資產短期受衝擊、中期有轉機

根據安聯環球投資研究指出,投資人似乎對亞洲市場展現出「春躁行情」(Spring fever)。這般的新樂觀情緒是建立於地緣政治格局快速且劇烈變化下。以陸港股市場為例,一方面,投資人期待中國官方的財政刺激,能作為對美國關稅間接回應;另方面,隨著對 AI 進展看法轉變,及中國官方與民營企業關鍵領袖的和解,為市場帶來更多期待。

日前,博鰲亞洲論壇發布報告稱,雖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大,但亞洲仍將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主引擎,預計今年亞洲加權實際GDP增長 4.5%,略高於去年的 4.4%;而中國經濟依舊維持 5%增長,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相對強勁,預料官方今年相關措施,將持續產生對經濟增長的支撐。

面對川普「美國優先」政策,安聯環球投資亞洲經濟學家湯繼成(Christiaan Tuntono)認為,將非關稅因素納入美國對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計算,對亞洲經濟體恐帶來更大影響,投資人可用以下五大關鍵檢視「川普2.0」對亞洲經貿的影響。

受貿易戰衝擊有別

首先,湯繼成表示,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將不利於亞洲市場的成長和外部需求。其中,像是新加坡、香港、韓國、越南和泰國等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小型經濟體,最易受到影響;不過,像是台灣和馬來西亞,因其仰賴於強勁的科技投資需求支撐,其出口受衝擊的程度有限。

其他大型亞太經濟體,像是日本、印度、澳洲,則較不受影響,因這些經濟體依賴三大經濟體(G3)的最終需求較低。

▲亞洲對中國、美國和歐盟的出口依賴度(佔GDP比重) 表:Bloomberg, OECD-WTO TiVA Database, CEIC

中國備妥因應策略

其次,湯繼成表示,中國雖然是目前亞洲大型經濟體中體質最脆弱的,「但北京似乎做好準備來應對挑戰」。譬如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擴大支出,且今年預算赤字擬擴大至占GDP比重 4%、加上公債發行額度上修、消費品「以舊換新」措施,來刺激內需增長。

此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規格主持與民營企業座談,象徵官方政策從過去的限制性立場轉向。也別忘了 AI 軟體 DeepSeek 的成功推出,仍具有里程碑意義,突破市場對中國在美國技術封鎖下科技發展的長期質疑。

▲中國2025年總體經濟目標 表:The State Council‘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Ministry of Finance

「美國例外」已動搖

第三,湯繼成認為,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已動搖「美國例外論」的基礎。美國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自 2021 年來最大跌幅,反映出美國民間經濟活動降溫。隨著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政策利率預期已重新調整,為亞洲央行放鬆政策提供了空間。

看好 5個亞太經濟體

第四,湯繼成點出,在美國主導的全球性貿易戰中,亞股將持續波動。理由包括對中國看法更趨於樂觀,因財政支持擴大和政策可預測性提高,有助於緩衝外部壓力;對日本、印度和澳洲仍持樂觀態度,台灣和馬來西亞因內需支撐,處境也相對較佳;但對於印尼和菲律賓則因內部政經因素轉趨謹慎;而韓國、新加坡、香港、泰國和越南等以出口為導向的小型經濟體,也保持審慎態度。

中國望持續貨幣寬鬆

第五,湯繼成認為,此一氛圍的轉變,對亞洲固定收益市更趨於樂觀,特別偏好中國、印度和印尼的央行;同時間,對亞洲貨幣擔憂也在減少。由於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上升,重新點燃了市場對聯準會政策利率預期的關注,進而削弱美元。

「我認為今年中國的 CPI 還是可能不會到 1%,為配合官方刺激經濟,預估中國央行還有降息、降準的空間,今年度政策目標利率—— 7天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將從 1.5%下調至 1.2%;但後續還是要配合 Fed 政策一起觀察」湯繼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