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媒體發表文章,對中日軍事力量進行對比,並指出若兩國爆發衝突,日本自衛隊的潛艦可能對中國航母形成威脅。該報導甚至稱「中國航母打擊群可能連港口都出不去」,引發各界討論。
報導指出,2025 年 6 月,中國海軍 2 艘航空母艦在西太平洋展開訓練,日本自衛隊則於釣魚島周邊空域進行了反航母演習。文章認為,日本空中力量由 F-2 與 F-15 戰機組成,並裝備美國 F-35;中國則有殲-11、殲-15 及殲-20 等機型。作者評估,中日空中力量差距有限,最終勝負可能取決於飛彈性能與作戰技能。
當前熱搜:台股開盤》台積下挫、大盤跌逾400點、跌破24000大關

在海上力量方面,該文章強調日本「大鯨」級潛艦性能先進,並質疑中國航母編隊的防空與協同作戰能力,認為日本或能以潛艦封鎖中國航母港口。然而,這類分析也受到質疑,認為其過於簡化,並低估中國海軍的發展成果。

中國海軍近年持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包括建造 055 型驅逐艦、054A 型護衛艦,以及發展反潛巡邏機和無人裝備,逐步形成較完整的反潛體系。外界分析,中國航母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已顯著提升,且艦艇與潛艦數量在規模上仍優於日本。
軍事專欄《軍哥茶話室》指出,日本雖擁有先進潛艦技術與與美軍的聯合訓練經驗,但其缺乏實際的航母作戰群運用經驗,海上自衛隊的整體規模亦不及中國。潛艦封鎖航母的戰術在歷史上缺乏成功案例,相關論述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
有觀察認為,日本媒體此類言論,反映了國內輿論與政策環境。近年來,日本持續增加國防預算,採購 F-35 戰機與「戰斧」巡航飛彈,並逐步突破「專守防衛」的限制。透過渲染「中國威脅」,日本為軍事政策尋求正當性。

日本媒體聲稱,日本潛艇可封鎖中國港口。 圖:翻攝自 艦艏行處是長城

有觀察認為,日本媒體此類言論,反映了國內輿論與政策環境。近年來,日本持續增加國防預算,採購 F-35 戰機與「戰斧」巡航飛彈,並逐步突破「專守防衛」的限制。 圖:翻攝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