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對軍事領域的投資,並將美國視為軍備競賽的假想敵,號稱自主研發的「第 6 代戰鬥機」殲-36 也在消息公布後,先後多次進行試飛。然而,部分西方軍事媒體認為,殲-36 可能不符合「6代機」的標準,質疑其最多只能算 5.5 代機。一名中國軍事專家也透過精神勝利法,在未提出實際證據的情況下,對西方媒體的指控進行全力反駁。
《騰訊網》軍事專欄作者「海事先鋒」發布文章指出,包含《 The Aviationist 》、《 The War Zone 》等多家外國軍事媒體在對殲-36 的公開情報進行分析後,認為該款戰機存在引擎落伍、不具備 AI 駕駛系統以及無法進行高速飛行等缺點,質疑其是否具備被稱為「6代機」的資格。
外媒推測,殲-36 使用的引擎應該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舊款引擎「渦扇-10B 」( WS-10B ),而不是最新型的「渦扇-15 」( WS-15 ),認為使用老款引擎的殲-36 可能存在較大的動力問題。

但「海事先鋒」在文章中反駁稱,在成功開發 WS-15 後,包含後期生產的殲-20 戰機在內,許多中國自行開發的戰鬥機型號都已經改用 WS-15 ,「從邏輯上推斷,殲-36 必然與先前的戰機相同,使用 WS-15 引擎」。
「海事先鋒」強調,每台 WS-15 引擎能提供約 18 噸左右的推力,如果殲-36 安裝 3 台 WS-15 ,在扣除部分阻力的影響後,至少能獲得 39 噸的推力,「絕對有足夠的能力實現超音速巡航」。「海事先鋒」表示,殲-36 除了有足夠的動力外,外型設計也更適合實現高速飛行,「即使面對超過 40 噸的起飛重量,殲-36 應該也能實現極快的飛行速度」。

另外,針對殲-36 缺乏 AI 駕駛系統的問題,「海事先鋒」辯解稱,經過數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與美國並列為「世界上 AI 技術最領先的國家」,「如果美國空軍能開發出 AI 駕駛系統『維斯塔』( Vista ) 並投入使用,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已經有類似的 AI 駕駛系統,這是符合常理與現實的推斷」。
最後,「海事先鋒」也批評,目前美國 6 代機的專案「次世代制空權」( NGAD ) 仍處於討論階段,認為美國在連6代機雛型都還沒做出來的情況下,「根本不具備看不起我們殲-36 的立場」。「海事先鋒」強調,美國只有在端出對等的產品後,才能對殲-36 進行更進一步的評論。

近期有外媒針對中國的「 6 代機」殲-36 進行分析,認為其在多個領域內仍無法滿足 6 代機的標準,並將其批評為 5.5 代機。 圖:翻攝自 海事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