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抗俄戰爭顯示,無人機已經成為新時代戰場不可或缺的武器。為了挑戰中國在這項產品的主導地位,日本將在2025會計年度(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起擴大向印太地區志同道合國家提供無人機。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報導,日本將透過「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fficial Security Assistance),向意識形態一致的國家免費提供國防設備和其他物品。 2025會計年度預算草案中相關費用撥款 81 億日圓(約新台幣17.64億元),比上一年增加約 60%。
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希望向亞洲和太平洋島國提供無人機,用於基礎設施檢查和空域及領海監視等用途。
日本外務省和經濟產業省本月向日本無人機協會以及其他無人機相關公司索取無人機產品的資訊。這些資訊將被彙編成產品目錄,提供給潛在的無人機接收國。
報導指出,推動日本供應志同道合國家無人機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海上活動不斷增加,印太地區國家可用於監視的無人機的需求也隨之大增。各國擔心中國製造的無人機所獲取的影像資料可能會導致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敏感資訊的洩露,購買其他國家製造的類似產品也就日益必要。
其次,日本也希望扶持本國無人機產業。據日本無人機系統產業發展協會( the Japan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JUIDA)稱,該國擁有約 20 家製造商和 50 多家供應商。
該協會的一位代表表示:「日本的弱點在於我們不進行大規模生產。」許多公司都是新公司或規模較小,因此在規模上沒有能力與中國競爭。
日本研究公司Impress預測,該國國內無人機相關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會計年度的3,854億日圓(約新台幣837.86億元)擴大到2028會計年度的9,054億日圓(約新台幣1972.96億元)。抓住國外需求,可以幫助日本趕上中國。透過向友好國家提供無人機,讓他們體驗日本品質,將有助於刺激需求。
名古屋無人機開發商 VFR 的一位代表指出,日本在供應鏈方面具有優勢,其中包括與無人機相關的技術,如相機中使用的成像感測器。日本與中國和朝鮮的距離較近也是一個優勢。
研究無人機的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古谷知之指出:「日本有一定數量的企業擁有高技術能力,但他們缺乏大規模生產的體系。」「如果出口因『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機制增加,可能會有更多的日本公司投入這個市場。」
古谷知之補充說,如此一來,對中國的威懾力也能隨之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