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宣布將恢復上海和福建團客赴台踩線團,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兩岸觀光的相關事宜應儘速透過兩岸的「小兩會」進行溝通,由台旅會和海旅會協商,讓兩岸觀光能順利進行。為什麼「小兩會」的溝通至關重要呢?疫情前的兩岸觀光問題解決了嗎?
改善中客團亂象 政府是旅行業者靠山
疫情前,馬政府開放中客來台觀光,並大肆宣傳將給台灣帶來幾百億的觀光收入。但曾幾何時,媒體上看到的是這樣的一些標題:「中客零團費、導遊自己賺」、「導遊宰中客,台灣旅遊業已玩完」、「中客團起的比雞早、吃的比豬差、坐車坐到眼發白!」、「大陸旅行社惡意欠款上百億」等。
還來不及思考爲什麼會這樣?疫情讓兩岸交流劃下「暫停鍵」,這種經濟學的「托拉斯(一條龍)」的現象,過去國民黨政府不僅束手無策甚至飲鴆止渴,直到現在還想推銷這項政策,疫後的兩岸交流觀光還要重蹈覆轍嗎?兩岸觀光交流要重新恢復,必須面對問題,不能不協商兩岸旅遊品質、旅遊安全等內容。
中共掌握「源頭管理」 舉國體制無往不利
中國於2025年1月宣布「將」開放福建、上海居民到台灣旅遊,但是,面對可以直接控制旅遊人數的中國政府,業者如果沒搞懂與中國相適應的對口單位,這叫不明就裡或盲人摸象。我國觀光業者所面對的競爭對手並非民間業者,而是中共的「非正常市場邏輯」,即兩岸觀光業的往來是不公平競爭的環境。
眾所周知,在中國有資格辦理來台業務的旅行社都是特許事業,以中國國際、中國國旅、中青旅三大國營系統為主。台灣的旅行業者必須有中國「組團社」人脈才攻得進去,應酬、退佣、招待、尋租讓台灣地接社經營組團社的「無形成本」很高,這塊也常是兩岸買辦的禁臠。其中地域之別,一家台灣地接社(在地接待旅行社)可以拿到2至3家中國組團社就很不錯,經營台辦關係也很重要,因為簽證下不來,台辦可以幫忙喬。
然而,中國海外「組團社」清一色是中共黨政軍把持,這些黨政軍組織成立許多大型旅行社做境外旅遊,觀光行程全由中共控制,透過與台灣地接社的「結對子」,審核地接社背景和政治傾向,中共的關係邏輯清楚,用訂單來「統戰」控制,「歸口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中客團製造兩岸仇恨 弱弱相殘裂解分化
在中共「歸口管理」下,台灣的旅行社只能競相降價搶團,大旅行社降價殺小旅行社,小旅行社跟隨再降價搶團。若沒有政府把關,中國「組團社」延遲付款,接中客團要備天價週轉金,惡性循環,台灣旅行業者敢怒不敢言。不管是鳳梨穌回扣50%,茶葉回扣50%⋯,這樣搞下去,台灣觀光會好,真是見鬼了。
獨佔的中國「組團社」,剝削台灣完全競爭的地接社,台灣的地接社剝削弱勢的導遊,導遊再幫藝品店、免稅店、推銷商品,收佣金、回扣,剝削中客,中客再埋怨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造成對台灣的負面形象,然後吃虧的台灣旅行社、導遊、飯店、餐廳認為中國人「吃人不吐骨頭」,兩岸的仇恨、怨氣就這樣悄悄的在累積。
除了一條龍生意外,中客團也有一些是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行蹤不明、逃漏稅等情況,這都要檢視及改善,否則又重蹈旅遊「一條龍」問題。
倖存者偏差 「小兩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過去兩岸觀光業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下,許多業者紛紛將中國禁團令歸責於政府,並非事實,而是這些觀光業者的獲利直接受中國政府政策影響所致。觀光「小兩會」是兩岸雙方商定,負責處理中客來臺旅遊議定事項(含旅遊安排、旅遊品質、權益、安全保障及緊急事故、突發事件等)的專責單位,重要性不言可喻。
眾所周知,疫後中國人的旅遊模式有變,昔日「大富豪」變成「特種兵」旅遊,業者對擺脫低價團的渴望,反而越來越強烈。「小兩會」是兩岸商定兩岸觀光的專責單位,涉及公權力且行之有年。經由「小兩會」的溝通、把關,國人對恢復中客來台觀光後的穩定、品質、公平、安全等問題,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