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會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後,引起各界的譁然,不僅是預算刪凍的幅度,為史上最高,幾乎癱瘓了行政、司法、立法、考試院等機關運作,更是衝擊政府對產業、民生的補助和協助,引發眾怒,許多地區從過年前,就開始倡議罷免不適任立委,並在年後完成第一階段連署送出。面對行政、立法的衝突和僵局,賴清德總統則召開憲政史上的第一次院際協調,根據記者會觀察,大家最在意的還是總預算問題,韓國瑜院長在回到立法院受訪時,拋出希望行政院不覆議,用追加減預算方式解決,只是回顧過往,立法院承諾真的可信嗎?

從新國會上路以來,國、眾兩黨挾人數優勢,不僅陸續通過諸如國會擴權、憲訴法、選罷法等破壞現行制度、限縮公民權力的法案,更在無視法規的情況下,不與行政單位溝通,逕行做成禁伐補償條例、公糧收購等隨意增加財政負擔的決議,讓行政機關疲於奔命,引起眾怒,甚至有公民走上立法院外抗爭。

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依循憲法的程序下,除了對國會擴權、憲訴法提出覆議或釋憲等手段,為了降低衝突,也邀請國會朝野黨團至行政院會談,並對當時在野黨所提的禁伐補償條例、公糧收購、健保撥補三案做出讓步,並簽下協商,也同時呼籲,法律案大幅增加歲出、減少歲入時,應該要徵詢政院意見,指名彌補資金的來源,必要時候要提案修正法律。

只是沒想到,大家簽下協商不到100天左右的時間,國、眾兩黨就立刻撕毀承諾,轉瞬就提出了「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老人福利法」的修正,並且通過了警察人員人事條例,如果不是擔心眾怒難犯,或許老人福利法的修正,也早已通過,由此可見,國、眾兩黨的承諾,根本不可信。

更何況,在韓院長拋出利用追加減預算解決總預算問題時,先不說這可能代表韓院長根本不懂追加減預算的規定,或者是他們以為追加減預算,跟他們毀憲亂政一樣容易;國、眾兩黨的承諾本就不可信,民眾黨的代理主席黃國昌,更是直接放話民眾黨態度不變,所以韓院長提的意見真的可行嗎?

假設今天卓榮泰院長,真的不提出覆議,也同意使用追加減預算來幫國、眾兩黨收拾爛攤子,但最後追加減預算送出,同樣被國、眾兩黨刪除甚至退回,這樣到底還有什麼救濟手段?政府要怎麼施政下去?

說真的,如果韓院長真的有心解決問題,不如先釋放善意,在總預算送出前,就應該先召開朝野協商,並做成決議,如果再反悔,就由國、眾兩黨提出倒閣,直接解散國會重選,反正行政院長卓榮泰都說不戀棧權位了,反倒是國、眾兩黨的反反覆覆,才讓人摸不著頭緒。

文/陳湧(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