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徵收關稅》一事,中國進行反擊,而對於這個反擊的評價是很低的。国内的聯合報甚至諷刺中國的反擊是:「只有吵雜的雷聲,下的雨很少」。

美國加徵10%關稅生效後,中國立即開始發動反擊。首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宣布說:將對《Google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的行為》進行調查。政府隨後對於美國生產的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氣(LNG)等80種商品從10日起加徵10%至15%的關稅,並決定針對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並把美國服飾公司PVH集團等企業列入不可信賴的企業名單,並宣布對鎢等等的稀有礦產實施出口管制。這就是中國的反擊,而這被稱為「五連擊」。

據說,中國正在考慮採取追加措施,瞄準美國大型的科技公司而將之當作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說,有跡象顯示:中國將重新啟動對Google和N Vidia的反壟斷調查,並對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發起新的調查。根據彭博社的報道,中國也正在對《蘋果的應用程式收費政策》進行反壟斷的調查。

自稱為「中共之嘴巴」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在社群媒體上強調了這個中國式的反擊,並誇耀中國的忍耐能力,而自誇說:「看誰能堅持得最久」。這顯然看得出來,中國至少要藉五連擊來表示自己有能力反擊。

但是,外媒評價中方於前一天所宣布的舉措是一次精心設計的「虛張聲勢」。 《經濟學人》表示,這是“一種象徵性的姿態,其目的在阻止(美國)未來進一步徵收高關稅。”英國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litale Conomics)中國經濟團隊負責人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對媒體表示,“川普總統對價值4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而中國的報復行動則只是針對價值2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他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目的是為了向美國傳遞某種信息。”

即使在中國國內,整個氣氛是把重點放在談判上面。「精心挑選的應對清單是為了避免損害全盤性的中美經濟關係而量身定制出來的。如果應對措施需要六天才能生效,那麼針對《為了避免貿易戰魯莽地升級的手段》加以談判的時間還是有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於5日在社論中做這樣子的表示。

中國可能期待利用川普和習近平之間的電話交談作為協商的場域。對此,聯合報報預測,“如果川普能夠找到北京方面讓步的藉口,而習近平能夠在中國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避免再次被加徵關稅,那麼美國和中國可能各得其所,而使關稅戰以小規模來結束。”

中國當局在2月5日表示希望美中領導人進行對話。針對川普總統不急於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林劍回應稱,“我們會注意有關的報道。現在所需要的是基於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而不是單方面加徵關稅。”

川普對於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的關稅延遲一個月後實施,顯然是加墨兩國已獻出誠意。但對於中國精心設計的五連擊,川普是否會買單,則要看最近的發展。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