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將在本週六(1/18)於臺北館區四樓大禮堂,舉辦「戰後臺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暨座談會,並發表《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臺灣獨立聯盟史料彙編》、以及《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相關案件史料彙編》5種新書。座談會將特別邀請台灣獨立聯盟主席陳南天及前副總統陳誠家屬、監察院前院長陳履安進行開幕致詞,並邀集多位學者專家蒞臨與談,包括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蘇彥圖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吳俊瑩助理教授,以及長老教會研發中心鄭仰恩特約研究員。期盼透過此次新史料的發表,喚起國人對戰後臺灣政治史新課題的關注與共同思考。

這次新書將發表計5種、共15冊新書。其中,上午場將介紹《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等3種新書,這三本書皆能呈現戰後臺灣政治發展史,及戒嚴體制下情治機關之間對重大案件之討論與決議等,尤凸顯蔣經國出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至國防部長期間之「軍特統治」脈絡。

其中,《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在內容上大幅增補許多珍貴史料,包括過去未曾出版的1933年、1938年與1949年的日記,分別記載了第四次圍剿失敗後的軍事情況、抗戰軍情及德國顧問報告、以及與台灣地位相關的重要訪談紀錄。除此之外,增訂版也對1945年、1946年與1950年的記錄亦有大幅擴充,包含遠征軍及中印公路的情況、軍事三人小組調停會議紀錄,以及陳誠接任行政院長的經過與行程表。這些新增的內容,使全書篇幅由原來的78萬字增至約100萬字,填補了歷史研究中的多項空白。國史館也希望在陳誠逝世六十年之際,透過本日記的增訂出版,使陳誠先生的影響與作為能讓更多人瞭解、同時啟發更多的研究成果。

至於在《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部分,則承繼2000年出版的《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第一冊《從戒嚴到解嚴》,收錄多項近期解密的檔案史料,其中包括蔣中正主政時期「臺灣省戒嚴令」的效力爭議與法令修正、監察院的調查糾正與臺灣省議員的提案、以及蔣經國從國防部部長任內到主政期間對戒嚴令的修訂與重申研議。此外,本書還記錄解嚴前為研擬國家安全法規所進行的相關討論,而這些內容在過去較少為人所知。國史館也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促使學界與社會各界對這段歷史的關注,並進一步促進相關研究的拓展。

《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一書涵蓋了國內安全委員會成立後的一百次會議紀錄,詳細描述了蔣經國自1954年擔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直到1969年卸任國防部部長期間「軍特統治」的脈絡。書中不僅記載了情治機關的重要案件與輿情分析,也呈現了重大國安政策研議的討論過程,為研究當時國家安全運作提供了全貌。

下午場則將介紹《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臺灣獨立聯盟史料彙編》、《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相關案件史料彙編》等2種新書,在該批檔案中清晰可見當年政府如何布置「內線」進行監控、分化,這些「內線」亦不乏日後活躍於政壇的內閣官員;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970年代陸續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我們的呼籲》、《人權宣言》等三大聲明,引起情治機關的注意,將之視為威脅,並採取監控與打壓手段等。

《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臺灣獨立聯盟史料彙編》則包括國安局、外交部的相關檔案,其中在1970年成立WUFI則匯聚各地臺獨組織的力量,來自各地內線隨之混入其中。臺獨聯盟的主事者蔡同榮、張燦鍙等人身邊充滿內線,也可從檔案得到印證。國民黨政府為壓制海外反對聲浪,擴大布建內線的網絡,長期進行監控,而國安局如何指導內線進行分化的任務,是本史料彙編的「亮點」之一。

國史館也期盼這5種史料彙編的出版,可增進國人對國家政治之認識,而對於戒嚴體制下之各種戕害人權的重大事件,尤應記取教訓、珍惜民主並惕勵未來。

國史館將舉辦「戰後臺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將在本週六(1/18)舉辦「戰後臺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圖:國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