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郵政博物館變更營業時間一事,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在PTT等社群平台上也廣泛討論,長期在高雄關注網路趨勢的和捷關鍵資訊(iNiN)公司對此彙整社群網友對此事件的反應,顯示網友對該事情的看法絕大多數「偏不認同」,並連帶質疑台灣郵政系統存在的必要性。INiN也表示,觀察過去網路與郵局相關的言論,還有人甚至表示「很久沒去郵局了」、「寄東西還有黑貓、超商」。
郵政博物館日前宣布假日休館,並大幅裁減高雄館人力的消息於網路炸鍋,INiN列出網友的回應,包括「台灣的郵政完全是可被取代的行業」、「表面上是精簡人力,實際上是削弱文化公能」、「要不要乾脆年休365天」、「當初花了幾千萬蓋的,以後打算養蚊子跟閒人」、「其他公立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是不是都要比照辦理見紅就休?」、「四個砍到剩一個,請個病假是不是直接休館?」。
iNiN行銷部經理游雅智表示,查看郵政博物館高雄館的臉書粉專經營,可明顯感覺到高層「改朝換代」的意味,該粉專在今年8月前的經營頗認真,平均每月都有數則貼文上架,像是活動紀錄、分享,甚至還有一則短影音,能充份感受到團隊的用心;但自從9月開始,粉專的貼文每月僅剩一則,足以說明現在這個粉專已經沒靈魂、失去作用。
據側面了解,自從中華郵政董座8月換人後,9月起即傳出郵政博物館總館單獨針對高雄館可能將有重大變革的風聲,包括異動人事、更改開放時間及裁減人力,導致該館人心惶惶,嚴重打擊正職或約聘雇人員工作士氣,再也無心經營粉專。
此外,在 Google map 地址網頁上,郵政博物館高雄館在商家評論的滿意度,高達近乎滿分的 4.9,國內類似博物場館恐無人能及,開館 3年來不時上傳民眾在館內溫馨快樂的豐富相片及影片,不過2個星期前卻停滯不再更新,時間點剛好與公布新變革吻合。
如此成功經營的地方郵政博物館,原本應為郵政引以為傲的文教公益宣傳,差點被一個錯誤政策給扼殺了,雖最終郵政博物館「收回成命」,但出發點不是「從善如流」,而是在輿論強大壓力下不得不然,但一來一往之間,中華郵政不但聲譽與形象受損,改成免費入館參觀又讓公司少了一筆門票收入,對已虧損連連的中華郵政不啻雪上加霜,可說賠了夫人又折兵,始作俑者難道不必負責任嗎?
游雅智也表示,郵政博物館官網上的臉書連結已失效,且郵博快訊最新一篇的最後更新日期竟然是在未來的「114/1/26」,這對官網的具體作用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若以專業的角度來看算是「低級錯誤」,也反應出不用心的態度。
正值中華郵政積極參與數位化轉型並強調和社會與時俱進之際候,郵政博物館總館官網上臉書連結的功能卻失效,與國內各大博物館如台北植物園、各縣市歷史博物館等特別重視經營與大眾意見交流的臉書平台做法大相逕庭,原因何在?到底是在怕什麼?
國立高雄大學資管系系主任楊書成表示,郵政博物館高雄館營業時間變更事件之所以在新聞及社群媒體上引發討論,不僅是營運政策改變本身的問題,更反映出台灣郵政品牌在數位時代面臨的嚴峻挑戰。他還發現,這次事件主要在臉書及PTT上引發討論,但Dcard 上幾乎沒有,也顯見年輕人對這個議題不關心,凸顯郵局業務與年輕人生活脫鉤的窘境。
楊書成指出,社群媒體時代,品牌形象的塑造與用戶溝通的效率至關重要,這次事件若郵政系統能夠及時透過社群平台主動說明調整背後的原因,並強調其他服務的價值,或許可以有效減少負面聲量,甚至引導討論朝正面方向發展。
他強調,郵局雖然表面上已公司化多年,但觀察這次事件的發生過程與應變態度,仍擺脫不了公務機關的思維邏輯,對於「中華郵政」這個老品牌來說相當可惜,當品牌在經歷政策變動或輿論挑戰時,應該具備迅速回應的能力,並運用各種數位工具進行溝通,否則容易被貼上「冷漠」、「官僚」、「離人民越來越遠」的標籤。
即將回鍋美國總統的川普,傳出近日在得知美國郵政機構年度財務損失後,表示政府不應補貼該組織,打算將美國郵政署私有化,可能動搖消費者運輸與商業供應鏈,導致 65萬名聯邦員工失業。對此消息,中華郵政應知所警惕,郵局能提供的服務和許多公民營企業重疊,競爭力卻遠遠落後,在精簡人力的既定政策下,對於充滿熱情甫加入郵政職場的新一代年輕人的未來,是否代表相關業務必須做出重大調整,以及高層是不是有冗員尸位素餐的問題?
郵政博物館高雄館假日人氣強強滾,是不少學校與親子課外參訪的首選。 圖:翻攝郵政博物館高雄館臉書
小朋友乖乖聽導覽姐姐講述郵票的故事。 圖:翻攝郵政博物館高雄館臉書
大人小孩一起玩互動遊戲,場面溫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