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午12時20分,國防部發布「針對『中共設7處空域保留區』乙情說明」新聞稿,指「共軍宣布今日起至11日,於浙江及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國防部已於上午完成應變中心開設,並指導各級部隊嚴密監控敵情,保持高度戒備」,同時提及「國軍同步掌握共軍東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船艦編隊及海警船,分別進入台海週邊及西太平洋區域,執行遠海長航等活動」。當天,國際媒體《路透社》(Reuters)引述「台灣高階安全官員」訊息指出,中國在台灣周遭海域,以及東海、南海,部署近90艘海軍與海警艦艇,當中約2/3為軍艦,規模更勝今年中國解放軍2次「聯合利劍」軍演。
12月10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沒有明確回應媒體有關「90艘艦艇」的細節提問,但坦言「數量非常驚人」,並指出其分佈於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將軍對媒體表示,目前中國海軍從日本南部島嶼一路往南部署至南海,這是繼1996年台灣總統選舉前,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以來「最具規模」的一次。綜合外電報導,「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可能在「試水」新型態的灰色地帶作戰策略,不同於以往高調宣佈對台軍演,改為「秘而不宣」的方式進行部署及操演,增加台灣方面情報判讀的難度;「學者專家」指意在向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公開宣示北京的一貫立場,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美中關係的政治基礎」。以上國際媒體提供訊息有2大特色:
1.明明是國內事務,卻是《路透社》、《BBC》搶先發稿;
2.引述的「高階安全官員」、「分析人士」、「學者專家」,都沒有顯露真名實姓。
聯合利劍-C?解放軍有何企圖?
早在賴清德總統11月30日「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前;11月27日,《中央社》即引用《路透社》報導,指根據台灣和區域安全官員評估,中國未來幾天可能將以總統賴清德即將出訪太平洋友邦為藉口,在台灣周邊展開軍事演習;12月3日,《中央社》再度引用《路透社》報導,稱「中國可能最快週末展開新一輪對台軍演」(當週週末即12月6日,賴清德總統結束「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返台)。前後2則報導的共同點就是《路透社》、「國安消息人士」和「中國展開軍演的可能性相當高」。一直到12月9日的「7處空域保留區」及「共軍東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船艦編隊及海警船遠海長航」,這個「預判」拿賴清德當藉口搞軍演的話題再被提起;《路透社》11日再引述「台灣資深國安人士」說法,指中共目前的海上行動,解放軍花了近70天計畫和部署,這些行動是針對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及美國盟國,不是特別針對賴清德出訪;美國在台協會(AIT)則在12日回應,定義其程度「已與大規模軍演相當」,符合中國近年於台海、東海、南海等地升高軍事部署的趨勢,但也聲明美方「不認為」解放軍本次行動是針對賴清德近期的出訪行程。
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次長謝日升中將回應有關解放軍、中國海警艦船數量問題時,「保守」地表示「外界稱90艘的數字並非國防部公布」、「落差在於這些共艦位於國軍所公布示意圖以外的區域」。雖然在數量上無法給出具體數據,但強調「國防部對情資皆有掌握,但不會對外公開」。基於情報處理原則,避免公開訊息被反推出情偵監系統架構,不公開細部訊息,筆者可以理解;只是部份不具名(不願?不敢?)的「高階安全官員」、「資深國安人士」的缺乏專業素養,反而重傷國軍形象。解放軍到底有沒有聯合海警大張旗鼓軍演?這場「沒有名義的演習」到底所為為何?由於命題過於開放,於是很多新名詞被「學者專家」端上檯面論述,包括新型態的灰色地帶作戰策略、封控第一島鏈、另類的軍事活動等等。外媒《法新社》(AFP)也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國家安全官員說法,指中國演習期間,軍艦模擬攻擊外國船隻,海警則演練攔截商船以及擾亂封鎖海上航線。整體看來,中國這種對整個第一島鏈部署軍力的形態,以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探討中國侵略台灣的最大變數--「美日等國是否協防台海」,即驗證台海若爆發戰事,決戰區將不僅在台灣海峽,也將波及第一島鏈、中國東海和南海等區域;解放軍船艦總數在台灣東部外海、西太平洋形成「兩道牆」,要模擬「阻止外軍」馳援台灣、切斷盟國對台的援助,才不致於像是俄烏戰爭一拖經年。
沈默的軍演?灰色騷擾掀論戰!
整理國防部公開資訊,9至11日(中國畫設7處空域保留區)期間內,共有134架次軍機、56艘軍艦和海警船騷擾台灣;真的說起來,與5月、10月的2場聯合利劍軍演不相上下。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認為,軍事操演絕對不是「臨時起意」,最後為何成為「一場沒有名字」的軍演?可能是在國際情勢上,譬如川普與習近平通話後的「不方便明講」。不過再怎麼不好說,已經擺出來的陣勢是應該讓人可以看得見的。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就表示,國安人士應該提出航跡、地圖等更具體的佐證,「至少也要能看圖說故事」;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退伍艦長張競更撰文質疑「現在是說故事比賽」;有網友貼出中國半官方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SCSPI)的美軍海監船航跡圖,嘲諷「70天?90艦?那畫個7天、9艦的航跡圖來看看」。這就是筆者上一段所說:缺乏專業素養、重傷國軍形象,因為這些衛星圖的取得、航跡測繪在軍事粉專上屢見不鮮,也不是只有中國監控美軍,那為什麼一直沒有人能夠貼出來呢?國防部還要以「示意圖以外的區域」當藉口,以免「打臉」高階安全官員、資深國安人士。
2013年洪仲丘案,因為監視器黑畫面被猜疑是使用黑布遮蓋,而當時最高軍檢檢察長曹金生一句:「完全沒有畫面」,讓國防部被譏為「國防布」至今;總統大選前夕,1月9日國家級防空警報,當時國防部說,「火箭原應飛越巴士海峽上空,我方偵測到其偏北飛越南台灣」,但這枚「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竟能在發射時偏離100多公里的情況下回到原訂軌道,這種太空科技「超大突破」,掩沒在大選新聞中無人深究。這次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形容「是繼1996年台灣總統選舉前,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以來最具規模的一次」;但張競不但指出所謂「空域保留區」名詞定義有問題,是缺乏專業、胡亂翻譯,更舉例11月19日美軍印太指揮官帕帕羅上將(Samuel Papago)在華府布魯京斯研究所座談時,提到曾在解放軍某次海空聯合軍演的某一日,發現「152艘艦艇在海上」,諷「執政高層與國安團隊,能否加碼超過帕帕羅上將所曾宣布數量,恐怕拚老命吹下去也沒機會吧」。外媒引述國安人士說法多變,除了90艘艦艇,又說中國布局70天,但不是每條船都是航空母艦、海上郵輪,要在海上晃70天?問問海軍官兵難度有多高。整個事件既「沒圖沒真相」,又很難自圓其說,這種「宣傳戰」最後只會暴露自己黔驢技窮,不敢說真話的國防部賠上公信力,這恐怕才是最嚴重的國安危機。
越南軍事記者Duan Dang依日本防衛省、中華民國國防部公開資料繪製解放軍動態。 圖:翻攝「X」@duan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