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即將於20日舉行參議院選舉。去年失去眾議院過半席位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此次在參議院也不容樂觀。《日經亞洲經濟評論》(Nikkei Asia Review)稍早報導,現任自民黨總裁暨內閣總理大臣石破茂決策過分倚賴小圈圈,迄今仍未能引起選民共鳴。

報導指出,當石破茂於2024年秋天競選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時,一些選民希望這位長期被視為邊緣黨員、沉默寡言卻又犀利的辯論家能夠改革這個苦苦掙扎、醜聞纏身的執政黨。

延燒焦點:竟如此不把日本放在眼裡! 盼撤回24%關稅竟還被川普提高1% 石破茂怒了

然而,隨著石破茂即將迎來日益緊張的參議院選舉,這種希望已基本破滅。他陷入了僵局,受到來自左右翼政界的批評,無法展現自己的政治色彩。專家表示,他傾向於優先考慮核心議員,這也限制了他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和長期策略的能力。

報導指出,黨內孤鳥石破茂之所以能夠登上總理寶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歷任首相相關的派系為了阻止與已故首相安倍晉三關係密切的女性右翼候選人高市早苗,選擇支持他。

自那以後,石破茂一直難以贏得選民的支持。在2024年10月的大選中,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失去了眾議院的多數席位,迫使石破茂組建了日本30多年來第一個「少數政府」(在議會內閣制國家未能取得過半支持的政府樣態)。

執政聯盟現在面臨失去參議院多數席次的風險。根據《日本經新聞》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石破天驚內閣的支持率在6月份僅37%,支持者認為其政黨和個人值得信賴,而反對者則指出其政策「糟糕」,政府和政黨管理不善。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院和法政研究生院教授谷口将紀指出,由於缺乏「明顯突出的候選人」來接替石破茂,自民黨難以實現公開的變革。石破茂最大的競爭對手,即安倍過去領導的右翼派系的前成員,在安倍去世和一系列醜聞曝光後,其地位已大大削弱。

失去國會多數席次導致了一種新的治理模式。政府現在不再單方面推動法案,而是與中右翼反對黨國民民主黨(民進黨)和日本維新黨(維新黨)進行逐案談判。 12月,石破茂與民進黨和維新會就所得稅免稅門檻改革等政策達成妥協,成功通過了13.9兆日圓(約新台幣2.75兆美元)的補充預算案。

石破茂向反對黨做出的一系列讓步引發了人們對政府債務的擔憂,因為民進黨和維新會都在尋求緩解通膨,無論是降低免稅門檻還是提供免費教育。

報導指出,先前與安倍晉三的激烈競爭也帶來了後果。這導致石破從2016年到2022年安倍去世期間一直未擔任任何內閣職務。石破上任後,在關鍵任命中將安倍的前盟友排除在外,引發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一些支持者轉而支持新人,例如右翼民粹主義的「參政黨」。

東大的谷口教授指出,石破長期未能在內閣歷練,且缺乏強大的人才支持,阻礙了他制定長期政治策略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走到今天這一步,僅僅是一個反對安倍的評論員。他根本上缺乏的是政治和政策戰略團隊的人才。」

谷口表示,2024年上任後,石破將關鍵職位主要分配給親信政客,這加劇了他本已不多的「核心高層」人才庫的壓力,因為石破的派系在2021年已經解散。

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神保謙則指出,石破茂面臨的最大外交挑戰——與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談判——也反映出日本方面缺乏策略。他表示,石破茂內閣「固守著先前認為美日關係本質上特殊的假設」,在川普對其合作夥伴加徵關稅之前,並未採取外交主動行動。

川普7月宣布,日本將以他所謂的「互惠關稅」的25%徵收關稅,比談判前提高了1%。

神保謙教授指出,日本當局「以為事情會以某種方式解決」,但談判「迄今為止,尚未成功」。

報導指出,如果執政聯盟未能獲得多數席位,參議院選舉結果可能會再次引發內部要求石破茂辭職的呼聲。相反,如果石破茂表現穩定,他或許可以三年內不參加重大全國選舉。

東京大學的谷口將紀教授承認,石破茂幾乎無力改變目前的局面。他表示,如果石破茂能夠「放下個人偏好,放下怨恨,在自民黨內部建立統一戰線,他或許能夠制定出一個能引起部分選民共鳴的政治策略」。不過,谷口最後還是悲觀地總結道:「合適的時機或許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