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第二艘核子動力彈道導彈潛艦「阿里哈特號」( INS Arighaat S3 ) 已於上個月底正式開始服役,強化了印度對周邊國家的核子威懾能力。有美國媒體分析認為,印度加強軍備的理由就是要應對中國巴基斯坦可能帶來的風險。但許多專家也擔憂印度提升軍力的同時,連帶提升亞洲地區軍備競賽的水準。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報導,印度的「阿里哈特號」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艦於 8 月 29 日正式開始服役,不但成為印度海軍第二艘「殲敵者級」潛艦,也成為印度首艘可搭載核彈頭的潛艇,實現了「核三位一體」。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 ( Rajnath Singh ) 也在該潛艇的服役儀式上表示,隨著「阿里哈特號」開始服役,印度將得以在印度洋地區建立戰略平衡。

該報導稱,「阿里哈特號」排水量達 6,000 頓,可以攜帶並從四個垂直發射管發射印度國產的 K-15 「海洋」彈道導彈。但該報導指出,裝有核彈頭的 K-15 「海洋」導彈射程僅有 750 公里,在印度洋地區可以打擊的目標十分有限。

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行動總監卡爾.舒斯特 ( Carl Schuster ) 表示,由於孟加拉灣北部沿海水域太淺,「殲敵者級」的潛艦無法通行,印度想從印度洋海域打擊中印邊境的中國目標仍十分困難。

印度K-15 「海洋」彈道導彈。 圖 : 翻攝自新浪軍事

該報導指出,印度正在研發以「二次打擊」為主的海底核威懾力量,雖然規模可能不及中國,但仍能阻止北京政府對印度採取敵對行動。美國聯邦核子資訊計畫副主任馬特.科爾達 ( Matt Korda ) 接受《 CNN 》訪問時表示,目前印度的海基核威懾力量仍處於相對起步的階段,但印度計畫部署一支彈道導彈核潛艦為核心的「先進海軍核武力量」,將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軍事目標納入打擊範圍之中。

然而,該報導表示,「阿里哈特號」大約於 2017 年前後開始建造,耗費 7 年的時間才正式宣布服役,如果印度的軍事建造實力沒有提升,那麼下一艘彈道導彈潛艦服役可能還需等上數年的時間。

前美國海軍潛艦指揮官、新美國安全中心兼任高級研究員湯姆.舒加特 ( Tom Shugart ) 指出,由於核動力潛艦十分複雜,每當需要進行修理或定期維護時,可能都會耗時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如果印度想保證隨時有一艘核動力潛艦在海上,就必須擁有超過 4 艘以上核動力潛艦。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以雙航母戰鬥群的模式,參與「米蘭 2024」多國海軍演習。 圖 : 翻攝自疏密院十號

孟買觀察家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阿比吉特.辛格 ( Abhijit Singh ) 在《印度斯坦時報》發布專欄文章指出,中國海軍以及巴基斯坦海軍在印度洋地區實力顯著增長,導致印度試圖強化「第二次打擊」能力。辛格強調,巴基斯坦軍隊在現代化過程中,向中國採購 8 艘中國的 039B 攻擊型潛艇,大幅縮小了與印度海軍的實力差距。而中國自始至終,都是巴基斯坦在國際上的盟友以及主要投資者,雙方都對印度產生一定程度的威脅。

然而,針對印度嘗試提升核威懾能力一事,科爾達表示十分擔憂。科爾達表示,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國都在開發可以攜帶多個彈頭的飛彈。科爾達指出,這種飛彈是理想的「先發打擊武器」,但也可能成為敵方先發打擊的目標。科爾達認為,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國都在導彈防禦系統與打擊方面尋求突破,這將導致亞洲地區可能陷入集體軍備競賽的漩渦中,為該地區帶來更大的風險。

印度光輝戰機。   圖:翻攝自矚望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