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台辦今日宣布,自9月2日起有條件恢復台灣文旦柚進口,結束長達2年的禁令。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強調,此決定基於中國國民黨及花蓮縣方面的請求,以及台灣業者的品質改善,但同時重申堅持「九二共識」等政治立場。學者則指出,此舉凸顯中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完全基於政治考量。

陳斌華在記者會上表示:「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就是一家人,一家人的事情就好商量。」這番話明確指出了恢復進口的政治前提。陳斌華解釋,2022年8月3日起暫停台灣柑橘類水果進口的原因是「多次從台灣柑橘類水果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等不合格情況,基於保障生物安全和中國消費者健康的考慮」。

關於恢復進口的決定過程,陳斌華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傅崐萁等人士,及台灣花蓮縣等方面多次向中方表達恢復文旦柚輸入中國的強烈願望,並組織業者進行整改,改善產品品質,確保輸往中國文旦柚安全。近期,花蓮縣方面提供了部分業者整改資料。

陳斌華指出,海關總署是在「綜合評估相關整改措施、符合中國相關檢驗檢疫規定的基礎上」做出恢復進口的決定。他強調,輸往中國的文旦柚必須來自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廠和果園。

此項政策轉變引發學界關注。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分析指出,中國當局的決定存在邏輯矛盾。他表示,中國原本以生物安全為由實施禁令,如今卻因特定政治人士的呼籲而解禁,無疑讓人質疑,最初的禁令是否真的出於防疫考量。

楊教授強調,農產品貿易應以科學數據為依歸,而非政治考量。他指出,將政治口號置於貿易協商之首,不僅有悖國際慣例,更增添了兩岸農產品交易的複雜性。楊教授認為,這種做法可能為台灣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實施禁令後,台灣文旦的外銷版圖出現顯著變化。農業部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文旦銷往中國大陸、港澳以外地區約280.51公噸,2023年則激增至約901.2公噸,漲幅超過3倍。

針對此一趨勢,楊教授建言:鑒於中國市場的不穩定性,不應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呼籲農業部門持續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以分散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