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忘祖」這句漢語典故,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原本是指一個人能列舉書上的典故來論說事情,卻將自己祖先曾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這只是一個事實陳述,每個人也都有分別來自父系與母系的不同祖先,就算忘了既不犯法,也不違反倫理。
但來自中國的流亡殖民政權國民黨,也就是那些站在台灣人頭上拉屎的黨國權貴餘孽,到今日依然要搞愚民教育。這些自以為是的高級外省人,總是習慣用「數典忘祖」來罵台灣人,搞到最後連一些被洗腦的台灣人也東施效顰,以為自己真的也配當中國人。
就像魯迅小說《阿Q正傳》所說,趙太爺的兒子考上了秀才,喜訊傳來全村雀躍,喝到茫的阿Q就吹牛說,趙太爺是他本家,算起來他比秀才還長三輩。結果次日地保便把阿Q叫到趙太爺家裡,趙太爺一見阿Q,就賞了他一巴掌怒斥:「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裡配姓趙?」
國民黨提名的不分區驚世立委,堅信藍鳥就是比青鳥大,永遠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翁曉玲,7月7日這一天又罵人了。這一次她罵的是「數典忘祖」,要紀念她外公的作戰傷疤。
但翁曉玲的罵人邏輯也很可笑,依照國民黨當年制定的戶籍法,籍貫不是要以父系為憑嗎?你翁曉玲既然姓「翁」,為何不去紀念姓「翁」的台灣人祖父,卻要去紀念戰後才來台灣的中國人外公?
2024年7月7日《聯合新聞網》記者鄭媁台北即時報導〈府院今未提七七事變 翁曉玲批數典忘祖〉:
「七七事變87周年,國民黨立委翁曉玲……透過臉書指出,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變,開始長達八年的對日抗戰,先輩們用鮮血保衛中華民國,終贏得勝利,這是值得紀念、驕傲又悲傷的這一天。
小時所讀的課本,和看見外公及其他長輩身上的作戰傷疤,讓她深感,國家是要每一個人去保衛的,國家是建構在尊敬前輩的流血流淚之上的。
翁曉玲質疑,……再搜尋賴清德、蔡英文、卓榮泰、顧立雄、國防部發言人室、嚴德發、退輔會等臉書,對此日子無發一言,更別說是官方新聞稿了。
現在的政府作了太多去歷史化、去中國化的政策措施,極盡貶低國家民族大義之能事,這樣的執政者又怎能讓人民有深厚的國家認同,了解保衛國家的重要性?
翁曉玲說,身為立法委員,她會隨時提醒這個政府和首長官員,他們要守護的是全中華民國,不只是『台灣』而已,故意忘記中華民國在大陸的那段歷史,就是數典忘祖、民族罪人。」
七七事變時翁曉玲的爺爺在哪裡?
翁曉玲寫紀念抗戰87周年,談到七七事變時,只提中國人外公抗日,卻完全不提台灣人祖父當皇民。就像謝材俊朱天心的女兒謝海盟一樣,永遠只談外公朱西甯。
翁曉玲母親是外省人,父親翁啟雄是陸官29期的台籍生,所以是在眷村長大。而翁啟雄的父親翁鐘賜,根據中研院台史所副所長鍾淑敏〈望向南洋新天地 日治時期的南洋移民〉裡提到:
「1910年代起,臺灣總督府官員視察南洋後,總會指出:南洋的霸者是華人,若要與華人相互提攜,就要利用臺灣人。因為臺灣人與華人一樣甘於過著刻苦耐勞生活,又能運用在日本的華人商業網絡。
符合上述期待的是新商人的登場,嘉義人翁鐘賜便是一例。慶應大學畢業的翁鐘賜,1929年前往爪哇,任職於加藤合名會社泗水分店,該會社本店在神戶,是一家以織布雜貨輸出入及批發為業的商店,頗具規模。
1930年代,受到中日衝突引發南洋華僑發起抵制日貨,以及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日方期待臺灣人能在抵制日貨的風潮下,維持日本的商品銷路。
然而,1941年7月,荷印政府也追隨美國凍結日本人資產。為此,日方以『千穗丸』展開撤僑行動,臺灣人有110名撤離。」
為何不提台灣人祖父當皇民呢?
鄉民們看懂了吧!翁曉玲寫紀念抗戰78周年,痛罵民進黨「數典忘祖」。但她為何只提中國人外公抗日,卻完全不提台灣人祖父當皇民呢?
翁鐘賜在日本商社為軍部效力,幫日本商社在南洋賺錢,挹注軍方對華發動七七事變。翁鐘賜還娶了爪哇的華裔女子劉春娘,生下翁啟雄、翁啟元、翁啟民。
翁啟雄嘉義中學畢業後,進入陸軍官校第29期,相關資料請見拙作〈翁曉玲憑什麼覺得藍鳥就是「比你大」?〉而翁鐘賜在中日戰爭期間,在印尼任職的「加藤合名會社泗水出張所」,規模也不小。
「在以自營業為主的臺灣人中,大公司的經理人翁鐘賜特別突出。翁鐘賜,嘉義東石義竹人,慶應大學畢業。旅券資料顯示1929年前往爪哇,任職於加藤合名會社泗水出張所。該會社本店在神戶,1935年時資本額150萬,1936年起號稱200萬日圓,泗水的出張所也改為支店。
這是一家以織布雜貨輸出入以及批發為業的商店,1929年的廣告為『直輸入業、賣藥卸商』,就是不經過當地華人商店之手,直接輸出入批發的貿易商。雇用日人3,土人2至3名,從數年的調查中營業額從7 萬5千盾到38萬盾,算是頗具規模的公司。」
阿信的老公戰後為何要自殺?
鄉民們若是看過日本NHK播映的晨間小說連續劇《阿信》,就會發現阿信的老公龍三真的是很傻,戰後為何要自殺?只要自己也改當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以後孫女不就能像翁曉玲那樣「數典忘祖」?
阿信和龍三在七七事變之前,共同撫育五個孩子,努力地經營田倉魚店,過著平靜幸福的日子。但1937年起戰爭規模擴大,日軍雖佔領了中國沿海各省,但隨著歐美各國的經濟抵制,日本的食物及日用品越來越缺乏,阿信和龍三的田倉魚店,生意也越來越艱難。
這時龍三就藉著在軍部裡當軍官的二哥龜次郎的關係,使田倉魚店成為軍隊鮮魚供應商。於是龍三逐漸投入軍需市場,結束魚店並開設工廠,製作魚類製品及紡織品供應給軍部。阿信的2個兒子也受宣傳影響,對戰爭充滿著熱情與自信。
雖然龍三與軍部做了壟斷生意後,讓阿信一家物質不缺,甚至可以搬到豪宅大院居住。但阿信卻對老公太過於依賴軍部非常不安,對兒子相信軍國主義的宣傳更不以為然。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長子阿雄被徵召入伍,次子阿仁也偷偷報名加入少年兵。結果阿雄在菲律賓呂宋島戰死,完全投入軍需市場的龍三,也隨著日本戰敗而自殺。戰後阿信死了丈夫,還死了兒子,只能一切從頭再來。
說來說去日本人龍三就是笨,阿信也笨,他們全家都笨。你看人家翁曉玲的祖父,戰後只要轉當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把兒子送進軍校讀書,以後孫女就能光明正大的「數典忘祖」,只談外公抗日,不提祖父當皇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