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加徵關稅後,日本非但沒有報復,反而從國庫中拿出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而且協議規定9成的投資獲利歸美國。這非單純的貿易讓步,恐怕又是一樁日本又透過發行特別國債,再向全世界借錢,把資金直接輸送到美國手中的戲碼。
然而,這對美國來說,這是一石多鳥的操作:
延燒焦點:川普再轟台灣偷晶片 胡采蘋笑稱「膝反射作用」:實力才是最大底氣
補國庫:截至8月7日,美國財政部帳戶餘額,也就是國庫帳上只有近5000億美元;日本投資等於幫美國「補血」。
轉嫁債務壓力:美國舉債,自己不借錢,反讓日本去借錢,結果是:還利息的是日本老百姓,賺利潤的是美國。
資金抽水:美元指數在協議後反彈,意味著國際資金被吸回美國,美國實現了「全球抽水」。
更巧妙的是,歐盟也準備跟進,投資美國超過一兆美元。這是美國財政「全球化」的經典操作,不靠降息、不大幅加稅、不必印鈔,就讓盟友替自己籌錢。
美日資金互補的機制
市場普遍認為,美國不斷透過升息抽回資金,並利用關稅政策,讓全球資金流向美國投資,實際上就是「抽水」全球資金。
但全球還有另一台抽水機就是日本。過去幾年可看見,美國帶頭升息,日本則把利率降到接近零,並大量擴表印鈔,提供低成本日圓借貸,供全球換成美元使用。
這也是日圓長期貶值的原因,因為全球資金在需要美元時,並不是直接從美國借錢,而是透過日本借入日圓,然後再把日圓換成美元使用。這種資金流動讓市場不斷賣出日圓、買入美元,造成日圓對美元長期走弱。簡言之,美國在持續抽回資金,而日本持續透過低利率和寬鬆貨幣政策放水,美日形成一種資金流動的互補關係。
4月股災關鍵導火線之一:日圓升值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月至4月,日圓對美元升值6%到9%之間,等於全球借日圓的資金成本瞬間增加6%到9%。槓桿投資者無法承受,加上關稅衝擊,只能拋售資產,股市因此重挫。
如今,日本通脹壓力升高,有可能繼續升息抽水,而美國同時加關稅、吸收全球資金。
關稅只是煙幕,真正的風暴眼是日圓升值與全球流動性緊縮。這次美國對日本加徵15%關稅,看似貿易戰升級,實際上卻可能是轉移市場注意力的煙霧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