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北社、中社、南社、台灣東社(花蓮)、台灣東社(台東)、客社、台灣教師聯盟、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等本土社團,於26日共同拜會文化部,就台灣文化政策、中正紀念堂轉型、台語文推廣保存等多項議題表達多項意見。對此,文化部長李遠強調,文化部推行的每一項政策都要有台灣文化意識,正積極構思「廿一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

台灣北社昨(27)日指出,於26日共同拜會文化部,除讚許文化部多年來推動多元文化與文創產業成果斐然外,本土社團特別關心中正紀念堂轉型進度、台語文保存與推廣、地方文化觀光推廣等議題。針對各社團詢問中正紀念堂轉型進度,文化部表示將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三軍儀隊崇敬儀式,待7月召開的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通過後將取消,而至於銅像移除,因為需要更多的社會共識,將先擴大辦理極受好評的「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展覽」全台巡迴展出,讓民眾透過沉浸式體驗,了解中正紀念堂轉型可以帶來更貼近現代台灣社會營造發展需求,擴大社會支持。

針對台語文推廣與保存相關議題,南社副社長蔣為文教授特別請益在無專責機構現況中,台語文該如何保存與推廣,並期待新成立的「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能優先考慮設在南部。對此,文化部回應,現在政院已通過「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送請立法院通過後即可施行,許多族群語言流失及斷層的危機將可積極改善,而台語雖然不似客語、原民語有專責機構,但是有關台文出版、網路影音、台劇開發編製等經費已從初始的1億增至今年的8.09億,另外,文化部也已推動「台語家庭」台語生活化方案,並積極擴展鼓勵台語文創產業的發展。

對於地方觀光文化推廣相關議題,中社代理社長賴靜嫻、花蓮東社發言人陳財能和台東東社社務委員蔡念儒都指出,應善用地方特色產品作為觀光宣傳重點,並希望文化部能提供地方文史調查團隊更多協助。

此外,北社社長張葉森特別關心當前AI 風潮興起下,台灣文化政策以及台灣本土文化與國家意識該如何善用台灣AI優勢地位,對此,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文化部的每一項政策都帶有台灣文化意識,同時也在構思「廿一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成熟會再向台灣社會報告。

 

6月26日本土社團共同拜會文化部。   圖:取自台灣北社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