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剛結束阿拉斯加「雙普會」返回莫斯科,便收到前線傳來的壞消息,俄軍在頓涅茨克州紅軍城方向發動的一次戰術突擊以慘敗收場。原本此次突襲意在為即將舉行的雙普會增添「軍事籌碼」,卻最終演變成一場尷尬失敗,凸顯俄軍在現代戰爭中的多重問題。
軍事專欄《藍星筆記》指出,行動由俄軍第 132 摩托化步兵旅及部分頓涅茨克民兵參與,主力採取徒步滲透戰術,最深深入烏軍防線達 18 公里。然而,由於缺乏砲兵常規支援,後勤補給嚴重不足,部隊只能依靠無人機零星空投,甚至連乾糧與基本物資都不夠。地形狹窄複雜,裝甲車輛難以進入,更進一步削弱了作戰能力。
精選報導:謝步智觀點》川普「主場」秀圖威壓! 澤連低姿態鬥智力 歐洲「這點」與美衝突….
烏軍很快洞悉俄軍企圖,並展開為期 3 天的反擊。最終不僅消滅了俄軍形成的突出部,更造成重大損失。據統計,俄軍在此役共約 600 人傷亡,其中約 400 人陣亡、數十人被俘,殘餘百餘人被困在一座小村莊內,徹底失去戰鬥力。

值得注意的是,烏軍在此次反擊中展現強大的戰術彈性與戰略儲備。包括第 12 亞速旅、第 82 空降突擊旅、第 92 獨立突擊旅及第 93「霍洛德尼亞爾」旅等精銳部隊突然現身戰場,顛覆外界對烏軍兵力部署的認知。這些部隊先前在開源情報中被標註於蘇梅、哈爾科夫方向,外界普遍認為其正處於休整狀態。
分析指出,俄軍失敗原因在於過度模仿烏軍 2022 年伊久姆戰役的滲透戰術,卻缺乏裝甲、砲兵與空中協同,最終淪為「無支援的人海戰術」。加上後勤線脆弱,使得部隊在戰鬥中迅速喪失作戰能力。
烏軍的勝利不僅在戰術層面取得成功,更在戰略上提升了西方對其信心,可能吸引更多軍事援助。同時,烏軍在蘇梅方向亦有斬獲,成功收復一個邊境村莊,顯示其具備多線作戰與靈活調度的能力。

烏軍的勝利不僅在戰術層面取得成功,更在戰略上提升了西方對其信心,可能吸引更多軍事援助。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