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6月21日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內容包括多項對台獨的犯罪認定、嚴懲刑度等。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26日在民進黨中執會表示,「台灣九成以上民眾都有可能受到波及」、「不贊成統一,就是台獨!不管是台灣派、中華民國台灣派、中華民國派,通通都是台獨」。資深媒體人黃暐瀚今天(27日)則提出不同的「台獨」、「華獨」、「華統」、「被統」分法,同時提問「關鍵時刻,你是哪一派?」

黃暐瀚表示,賴清德的說法,未必人人同意;但隨即問道:不管同不同意,國人朋友是否真的認真想過:「到底自己是哪一派」?黃暐瀚區分「獨」、「統」,再細分「台獨」、「華獨」、「華統」、「被統」等4派,說明這4種主張,雖然看法南轅北轍,但在台灣,卻可以兼容並蓄,各自堅持,這就是台灣與對岸,最大的不同。

黃暐瀚首先提到「台獨派」,指這一派主張建國制憲、台灣共和國;人數不多,目前尚未在中華民國執政;代表人物為:辜寬敏、史明。而另一個獨派,黃暐瀚稱之為「華獨派」,強調「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認為「不管藍綠,執政階段都是這個說法」。2019年蔡前總統提出「中華民國台灣」說之後,綜合衍伸出「台灣派、中華民國台灣派、中華民國派」三個主流,但方向一致,都主張「台澎金馬兩千三百萬人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代表人物為: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黃暐瀚也自稱屬於這一派。

至於統派部份,黃暐瀚將其分為「華統派」和「被統派」2個派別。指前者堅持主張中華民國不只台澎金馬,還有大陸地區,是秋海棠大地圖的概念。第一位主張者為蔣介石前總統,主張「反攻大陸」、「消滅萬惡共匪」、「解救大陸同胞」;到了蔣經國前總統時代,說法修正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反攻兩字轉為隱晦;後續國軍歷經數次縮編,從精實案、精進案到精粹案,國軍只剩18萬人,實際上已無反攻大陸(並且有效佔領)的可能。黃暐瀚說明,這類主張者與華獨不同,他們堅持華統!也就是要「中華民國統一大陸」,雖然現實上幾乎不可能,但一樣算是堅定的「中華民國派」;代表人物:蔣介石、蔣經國和最近拿秋海棠地圖質詢國防部長的國民黨立法委員翁曉玲。

而所謂「被統派」,黃暐瀚認為,這派的主張者,不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大概念就是「一中」,這個「中」,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必非得「中華民國」不可。實踐方式是兩岸儘速統一,完全中國偉大復興。簡單講,既然統不了對岸,可以接受被對岸統,叫做「被統派」;認為中華統一促進黨可為代表。黃暐瀚分析,前被統派,在台灣支持者極少,而且從未執政。被統派完全不用擔心「戰爭」,依循香港模式,一國兩制,未來討論的只有政治制度、生活模式,不用考慮打仗的問題。隨著兩岸戰爭風險升高,持這種主張者,也有可能會增加。

基於上述的分類方式,除了最後的「被統派」可能不見被中共的《意見》列入懲罰對象外,其餘的都是不認同中國政權,等於間接附和賴清德所稱「台灣九成以上民眾都有可能受到波及」。而對於兩岸不同之處,黃暐瀚認為,「台獨」、「華獨」、「華統」、「被統」四種看法南轅北轍的主張,在台灣可以兼容並蓄、各自堅持,就是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