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意基金會今(27)日公布台灣人的民族認同民調指出,有七成七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到一成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6.6%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董事長游盈隆說,從兩蔣威權統治的中國化到政治自由化、民主化、本土化、台灣化。這是一個心理層面的民族認同大轉化簡直就是「認同的奇蹟」。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日公布「台灣人最新的民族認同」,這是該會2024年6月全國性民調的一部份。

民調詢問,「在台灣,有人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有人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請問您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或是您有其他想法?」

結果發現:76.8%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6.6%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9.5%自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5.2%沒意見,1.8%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有七成七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到一成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6.6%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清楚地訊息,那就是,在台灣,台灣人認同,有別於中國人認同,是一種「統攝性的(overarching)單一民族認同」,就好比橫跨在台灣天空的彩虹。

與最近一次調查相比,也就是2024年1月,可以發現台灣人民族認同模式沒有基本的變化,整體而言相當穩定。具體地講,台灣人認同略微上揚0.8個百分點,雙重認同者(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下滑2.1個百分點,中國人認同下滑0.6個百分點。這些微幅波動,或許與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來台帶動的「仁來瘋」(Jensanity)不無關係。

深入的分析發現,在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58%有強烈台灣認同,18.8%有輕度台灣認同,9.5%有雙重認同,3.7%有輕度中國認同,2.9%有強烈中國認同。換句話說,在今日台灣,有五成八的人有強烈台灣認同,但有強烈中國認同的人不到百分之三,形成強烈的對比。

董事長游盈隆說,進一步分析,有以下幾點值得一提:
首先,從年齡層看,每一個年齡層都呈現一面倒的台灣認同凌駕中國認同的現象,而且年紀越輕,台灣認同比例越高。具體數字如下:20-24歲,86.3%台灣人,4.6%有雙重認同,2%中國人;25-34歲,89%台灣人,2.5%有雙重認同,3.7%中國人;35-44歲,79.4%台灣人,9.6%有雙重認同,2.6%中國人;45-54歲,69.2%台灣人,12.5%有雙重認同,9.4%中國人;55-64歲,70.3%台灣人,15.2%有雙重認同,9.3%中國人;65歲及以上,74.8%台灣人,8.9%有雙重認同,8.8%中國人。

第二,從省籍族群看,不分河洛人、客家人或外省人,都呈現一面倒台灣認同凌駕中國認同的現象。具體地說,河洛人中,81%台灣人,7.7%有雙重認同,5.5%中國人;客家人中,69.9%台灣人,15%有雙重認同,5.5%中國人;外省人中,56.6%台灣人,17.2%有雙重認同,16.7%中國人。

第三,從教育背景看,每一種教育程度都呈現一面倒台灣認同凌駕中國認同的現象。具體地說,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者,79.9%台灣人,10%有雙重認同,4.8%中國人;專科教育程度者,68.4%台灣人,16.7%有雙重認同,9.2%中國人;高中/高職教育程度者,76.2%台灣人,8%有雙重認同,9.6%中國人;初中/國中教育程度者,77.2%台灣人,7.7%有雙重認同,1.8%中國人;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者,75.1%台灣人,5.9%有雙重認同,7.8%中國人。4

第四,也是最後,從政黨支持傾向看,各政黨支持者民族認同傾向有明顯不同。具體地說,民進黨支持者,97.5%台灣人,1.5%有雙重認同,0.2%中國人;國民黨支持者,48%台灣人,23.6%有雙重認同,21.8%中國人;民眾黨支持者,79%台灣人,6.7%有雙重認同,7.1%中國人;中性選民,66.3%台灣人,12.9%有雙重認同,5.2%中國人。
一個結論性的觀察

從長期趨勢看,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認同之爭,始終是過去五十年來台灣政治上最根本的問題。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認同之爭,一方面是理念之爭,另一方面則是一場超級的政治角力。時至今日,台灣社會已經經歷過八次總統大選、十次立委選舉,其中包括了三次政黨輪替執政,結果很清楚,台灣認同已獲得壓倒性勝利。

回顧上個世紀1990年代初期,台灣正處於解嚴後逐漸脫離威權統治的年代,自由化與民主化的浪潮不斷湧現,本土化的聲音和力量也逐漸由小變大,但相對於中國認同聲勢之浩大,台灣認同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很明顯地,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是互斥的、競爭中的兩種民族認同。如今出現這種大規模的認同移轉,反映的是一種來自社會內部真正的『寧靜革命』,一個大時代的轉變。它標示出過去三十年,台灣社會所經歷民主轉型的過程與結果:從兩蔣威權統治的中國化到政治自由化、民主化、本土化、台灣化。這是一個心理層面的民族認同大轉化(great transformation),簡直就是「認同的奇蹟」,可以和台灣二次大戰後經濟奇蹟、民主奇蹟相提並論。

這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教授負責問卷設計、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本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資料清理與統計分析。

訪問期間是2024年6月11-13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70人,市話750人,手機320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3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