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19日),總統賴清德於就職滿月記者會上,提出要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全社會防衛韌性」及「健康台灣推動」等三個委員會,並擬定國家發展戰略,並加強與民間對話與深化國際合作,與親自擔任召集人。然而,看在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眼裡,無疑像是「絕對多數」的總統制。

蕭旭岑週四(20日)於廣播「千秋萬事」節目專訪時指出,人家說賴清德像是「鬥雞」,但現在看起來又像「戰狼」,所以他的團隊就像是「鬥雞+戰狼」,如果說旗下的部會首長沒表現兇一點,或去拜會藍、白的立委,就會被痛罵。這看起來不像40%的少數(總統),反而像是「絕對多數」的感覺。

昨天,賴清德於記者會上表示,「今天不開始行動,明天進度就會落後」。他宣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研院長廖俊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由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擔任副召集人;「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由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生策會長翁啟惠、政務委員陳時中擔任副召集人。

針對這三個委員會的性質,蕭旭岑指出,過去在李、扁、馬、蔡等人執政下,總統府其實也有成立過類似的委員會,像是蔡政府時期的「司改委員會」、「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而在馬政府任內,也有透過時任副總統蕭萬長來召集設立一個任務性的「財經諮詢小組」。但其都是諮詢、或是跨院協調的性質,能就施政問題交換意見,並將共識送交行政院,作為決策參考。

由於我國最高行政機關是行政院、最高行政首長是行政院長。蕭旭岑認為,如今總統設了這三個委員會,無疑是將行政院長變成政策的『執行長』,「以能源政策來說,有經濟部長、協調的政務委員、還有行政院長,那麼日後在這些政策上的協調,是否都要聽命於這些委員會呢?此外,像是能源領域的委員會,包含童子賢在內的副召集人,是否將對各行政部會有領導權力呢?」

「由總統兼職召集人,並將三個委員會隸屬於總統管轄、且具有實際決策權的,這是過去的執政者所沒有的。」蕭旭岑直指關鍵。

此外,蕭旭岑觀察了賴清德的執政作風,與蔡英文截然不同。過去蔡總統的民意高,是因除了兩岸、外交、國防外,她會將其餘的行政權都交由行政院長出面處理,「政策做得好,總統有功勞,做不好,行政院長被罵到臭頭,這也是蔡聰明的地方」;不過,他認為,賴清德是會自己衝到第一線、當委員會召集人,「這樣大權一把抓,未來權責也不明確,無疑『使閣揆變成小弟』。」

蕭旭岑批評,如今賴清德以自身方式操作「大總統制」。包含「動員群眾」(譬如青鳥行動)來去對抗國會多數,未來會是他的標配,未來國民黨、民眾黨制定了任何他不喜歡的法案,他就會發動群眾、就會上綱到「統獨意識形態」、「這是老共支持的」等概念,將會是他「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