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民眾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發數萬人上街、數百位法律學者連署要求退回重審。立法院19日召開全院委員會審查「國會擴權」覆議案。5000位民眾頂著超過40度體感溫度、暴雨返回立法院外抗議國會濫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表示,在現行憲政體制下,行政院長要在國會為政策辯護,真正拍板的賴清德總統卻隱身幕後,是台灣政治的矛盾。

柯文哲在臉書發文寫道:「行政院長卓榮泰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在現行憲政體制下,行政院長的任免來自於總統,他要在國會為政策辯護,而真正拍板的總統卻隱身幕後,這一直是台灣政治的一個矛盾。台灣的政治實務,行政院長只是總統的幕僚長,是政治責任的防火牆。從權力的角度來看,誰當行政院長沒有差別。」

柯文哲質疑:「如果是賴清德總統站到論述的第一線,他還能夠說檢察官起訴、法官判決的『虛偽陳述罪』是靠『懷疑』定罪嗎?他能夠說『沒有上限就是無限期審查』,而認定窒礙難行嗎?他能把總統的手伸到國會內部,對法案的審議程序指指點點嗎?行政院長在國會的說明,只是製造對立,目的在鞏固政黨的基本盤。」

柯文哲指稱:「當時的總統馬英九與最大在野黨主席蔡英文,就ECFA議題面對面辯論,成功弭平社會內部的對立。時至今日,總統站到第一線的場景,不再出現。民進黨說『總統是直接對人民,而非對立法院負責』,那麼人民應該有權力要求總統站出來,而非神隱在屏幕之後,賴總統應努力回應民意的期待。」

柯文哲也在網路節目「柯P揪時在」批評,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少數「卻還把自己當成過半在操作」,國會改革法案「都是民進黨過去的主張」,民進黨口口聲聲「沒有討論就沒有民主」,卻又拒絕在法案三讀通過後民眾黨拋出的電視辯論,「只對同溫層溝通」不能解決問題。

柯文哲強調,台灣政治應該要權責相符,但目前總統是「有權無責」,所以讓總統到立法院報告、接受黨團的統問統答,應該是合理的;而國會聽證權,以過去幾年的案例來看,50萬資本額的超思拿到幾億元的標案、疫苗契約保密、台電2年虧損4千億,證明了「可以為惡的是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