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 Arm 這支股票,孫正義真正實現了「翻身」。也許孫正義也沒想到,這個曾經差點被自己「賤賣」的晶片設計公司,最後卻成為了挽回自己顏面的「大殺器」。

根據最新市值計算,Arm 股價再創新高,達到 1,654 億美元。據悉,孫正義旗下的軟銀持有 Arm 約 90% 左右的股份。以 320 億美元的投資本金計算,Arm 這筆投資就獲利超過了 1,200 億美元,約合 3.87 兆台幣。

也就是說,這一輪 Arm 的大漲,孫正義以及旗下的軟銀,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贏家。

這也意味著,孫正義長達五、六年的「水逆期」終於結束了。

知情人士透露,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正從曾經熱衷的創投交易轉向半導體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策略投資。而此前,孫正義也曾透露,軟銀集團將結束的相對休眠狀態,並在 AI 領域發動攻擊。

事實上,自去年年初開始,孫正義就重拾了對AI領域的投資信心。早在去年六月,他就曾對外界稱,「過去幾年,軟銀一直專注於防守。3 年前,軟銀帳面沒有太多的現金流,但是由於一直處於防守狀態,集團的現金已經增加了 5 兆日圓。

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 圖:翻攝自安謀

龐大的現金流,是支撐孫正義野心最大的籌碼。

2024 年初,彭博就曾揭露了一則讓外界震撼的消息,孫正義正尋求籌資 1,000 億美元,用於創立一家 AI 晶片企業,直面和英偉達進行競爭。

據悉,這將是 ChatGPT 問世以來,AI 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相關消息顯示,孫正義的 AI 晶片新計畫暫定名為 「Izanagi」。消息稱,孫正義原本打算投資另一家 AI 大模型科技公司,並要求該公司負責人協助建立一家合資晶片企業,但遭到了拒絕。

所以,孫正義乾脆自己領頭來做「Izanagi」這個計畫。根據市場流出的方案顯示,1,000 億美元當中,有 300 億美元來自軟銀集團,另外 700 美元則來自中東投資機構。

目前,孫正義已經在 Arm 身上複製了投資阿裡的神話,如果其 Izanagi 項目落地,那麼毫無疑問,晶片領域新貴將會誕生,或許不久的將來孫正義真的會和黃仁勳能在 AI 領域掰一掰手腕。

孫正義的「水逆」,自 2018 年就開始了。

當時,為了重現投資阿里的輝煌戰績,孫正義說服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共同出資 1,000 億美元成立了一期願景基金

讓孫正義沒想到的是,這一期投資的方向,成了他此後幾年的「惡夢」。

依照當時的全球風口,願景一期的重點投資方向是共用經濟、大出行以及 AI。根據軟銀的財報顯示,願景一期成立之後,孫正義延續了高舉重投的打法,三年就投出去了 700 億美元。

在孫正義「鈔能力」加持下,軟銀很快就成了共用經濟頭玩家 Uber、WeWork 等公司最大的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的創辦人在孫正義成為最大股東之後,大部分都選擇了拿錢走人,真正的將公司賣給了軟銀。

從結果來看,這些頭部共用企業的創始團隊,成了最終的贏家。

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左)與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 圖 : 達志影像/路透社

2019 年,WeWork 的 IPO 的失敗,徹底攪碎了孫正義的「美夢」,也拉開了他「水逆」的序幕。

有統計顯示,2021 財年,軟銀淨虧損 131.2 億美元,創下了當時軟銀的虧損紀錄。而他近幾年投資的 88 家企業裡,在 2020 年前後有 15 家破產。

為了緩解投資失利帶來的財務黑洞,他選擇了出售優質資產,而阿里股票則首當其衝,成了軟銀的「提款機」。最終,阿里股份幾乎全部拋售。而軟銀的財務困境,依舊沒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為了進一步彌補投資失利帶來的影響,2020 年,軟銀將 Arm 擺上了「貨架」,而買方就是英偉達。據悉,Arm 作為孫正義手中最值錢的資產之一,如果英偉達併購成功,那麼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併購案,同時也是軟銀史上最大的資產出售案。

軟銀最終和英偉達達成了一致,計劃以 400 億美元的代價出售 Arm。

不過,戲劇性的是,這筆交易最終被監管否了。站在今天的角度,這筆交易的失敗,最後卻成了孫正義的轉折。

2023 年 9 月 14 日,Arm 在納斯達克上市。作為 2023 年全球科技領域最大的 IPO 項目,Arm共獲得了 28 家投行參與、超過 10 倍超額認購,基石投資人包括台積電、蘋果、英偉達、三星、谷歌以及 Synopsys 等。

2022 年年底,孫正義將軟銀交給了後藤芳光,自己開始專注 AI 領域。孫正義高調宣佈,軟銀很快就會展開反攻,希望軟銀能引領人工智慧革命。

輝達素來有將其產品和平台以著名科學家命名的傳統,以此向他們的成就致敬,而「Rubin」晶片架構正是以美國女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的名字命名。 圖:翻攝自輝達直播畫面

事實證明,孫正義的判斷並沒有錯。2023 年, ChatGPT 一舉引爆了全球 AI 浪潮,而英偉達作為「賣鏟子」的人,則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而 Arm 也順帶的「喝了口湯」。

實際上,按照當下 Arm 的業績,該公司很難撐起當下的市值。

根據 Arm 預計,本財年第一財季(截至 6 月)公司營收在 8.75 億至 9.25 億美元之間,中間值為 9 億美元;預計全財年營收在 38 億至 41 億美元之間,中間值為 39.5 億美元。

此外,孫正義也開始了其他晶片領域的「突圍」。而「Izanagi」如果能順利推出對於軟銀而言,則就可以和 ARM 形成互補。從當下市場消息來看,軟銀未來對 AI 晶片的投資方向,幾乎是可以確定的。

根據媒體通報,軟銀集團將在 2025 年底前,斥資 1,500 億日元研發生成式 AI,計劃將運算能力提高至目前的數十倍水準,以研發和全球最先進模型具有同水準的生成式 AI,所需的 GPU 晶片將會向英偉達購買。

軟銀創辦人孫正義。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