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市熱備受關注,根據《路透社》報導,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報告表示,美國5月房屋銷售跌至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準,因為在高抵押貸款利率環境下,需求和供應仍然低迷。

報告指出,美國的住房負擔能力處於歷史最低水準,但房價中位數創歷史新高,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徘徊在7%左右,抑制需求和供應。

根據Redfin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只有2023年10月(398,537套)和 2020 年5月(369,300套)的房屋銷售量低於上個月。經季節性調整後,5月房屋銷售下降,但房屋銷售價格中位數升至439,716美元的歷史新高。

再來看看日本,《日經中文網》報導,東京大阪截至4月的新房價格漲幅在全球15個主要城市中排在第一。除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外,在日元貶值等背景下,鎖定低價的海外資金推動價格上漲。由於股價處於歷史高位,日本富裕階層紛紛買房。

日本不動産研究所(位於東京港區)5月30日公布4月國際不動産價格租金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東京和大阪的新房價格相比上次調查(2023年10月)的漲幅均為1.5%。超過新加坡(1.3%)和紐約(0.3%)的漲幅,位居世界第一。這是自2010年開始調查以來,東京和大阪首次同時排名第一,顯示日本房價上漲勢頭突出。

報導指出,日本的新房價格飆升有3個主因,首先是成本上漲,包含原物料、購地與工資上漲;第二供應不足也加劇價格上漲,隨著開發用地減少,新房供應也減少,地段好的物業越來越稀缺;三井不動産的社長植田俊分析:「在股市上漲帶來的資産效應下,購房者的預算增加」,因此房價上漲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海外資金流入日本。購買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個人投資也有相似的趨勢。

不過,根據《彭博》報導,中國房價5月跌幅加大,顯示中國政府的房地產救市措施可能未能促成房地產反彈。《路透社》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測算,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年跌3.9%,為2015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4月下降3.1%。5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價格指數按月上漲城市的只有2個、下跌6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