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發明

人類從新石器時代過渡到銅器時代後,制做耕作、軍事、和祭祀之器物的能力,即大幅提昇。此青銅器最早的起源約在公元前4000年,發源於兩河流域的蘇美文明。此技術約於公元前3300年傳到印度河文明,而於公元前 2890 年傳到古埃及的第二王朝。約在同時間傳到今日甘肅的林家遺址,此時期更早於傳說中的夏朝文明。

借著青銅器的應用,各地由新石器以來建立的部族社會,開始受到青銅部族的侵略,而逐漸形成統一的王國形式。這也是人類文明的曙光期。相對而言,縱使是夏朝存在,其落後西亞千年以上。但是此時期的王國,領地還非常有限,只能說生產及統治能力提高,集中的資源也較石器時代多。故文字的發明、宗教的融合、人口的增加、戰爭的規模也愈來愈大。人類開始進入文明的競爭時代。

因為重要技術及體制發明,再再決定文明的進程,所以我們在考察全球的歷史發展,若以關鍵文明項目的進展,來界定歴史的分期就較為準確。但是任何發明若不能帶動其政治與社會的大變動,則那些發明就很難被視為是有意義的歴史事件。

在中國自稱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對中國自身而言,並末造成地理大發現,反倒成西方於16世紀起的航海殖民帝國的航行利器。而火藥則更反諷,在明清時期,由葡萄牙人輸入的紅夷大炮,卻是兩朝軍隊在戰場上決定生死的利器。而造紙術則是東西方都早有之技術,中國只是稍微品質優化而已。至於宋朝的活版印刷術,因古漢字成千上萬,要備的鉛字密密麻麻,不像歐洲的字母,只要幾十個模版制作即可,所以真正大放光彩的倒是西歐的社會文化。

而中國的蠶絲、磁器、及茶葉,是屬於高級民生用品,一如中亞的毛毯或南亞摩鹿加羣島的香料,全是遠距貿易的商品,誰掌握貿易通路,就能賺到財富,但並無法改變歐亞大陸帝國的局面。這是我們在看文明變動時所不能不注意到的事項。

因為歷史在不斷進展,人類的發明也不斷演進,早期器物的發明比較重要,之後是文化上的創見較為重要。若要從上下近六千年的歴史來著手,我們特別挑出幾項重點來討論。當中每一項都會影響全球帝國的興亡及改變人類的命運。

我們依其歷史時間依序列出為,鐵器的發明、一神教的創建、大城市的建立、郡縣制與科舉制、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及現今全球超級大國的崛起等七大項目,來對昔日的世界史做一深入的介紹。這些發明都具有累積性,即所有的帝國都會將這些文化創建納入其新體制中,所以觀察歴史上的最強大帝國成就,才能看到所謂進步性之所在。而中國在歐亞大陸東側,只能說是區域的霸主,從地緣政治來看,很像歴史上的埃及、印度之角色,從未真正成為全球第一的超級帝國。

二、歷史情境的形成

火的發現與掌握

在大部分人類的生活中,由石器時代所累積下來的遺傳與環境經驗,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日常生活」。也就是不論古人或現代人,這部份的活動都是大同小異。所有人類的行為,和其他動物的行為都很類似。只有當人類會利用燃火來烹烤食物後,有關「火」的使用,才讓人類脫離動物靈長類的生活限制。至如今,人類面對「火」的運用,仍是戒慎恐懼,火災仍是城市中無法廻避的災難,就可知動物對人類身旁的燃火,是何等畏懼。

從火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後,文化性事物就開始引導人類走向「迷因」所主導的世界。也可說「部落社會」,就是圍著火所展開的劇情,長老、巫師、酋長、及部落國王,都是在熊熊烈火中施展權威。歴史上技術革命都源發現火而進入歷史。例如青銅是紅銅和鉛或錫的合金,其熔點約800度,且硬度是純銅的二倍多。以一般木材燃燒中火焰最高約1200度,對於制造青銅器就足夠有餘,但要制造鐵器(熔點約2500度)就遠遠不足。到如今晶片的制造中,矽材料的熔點約1414度,而核融合的溫度上億度。可以說物質革命的核心就是控制火候的能耐。

文字的發明

早在磁器時代,人類即有在泥板上或陶器上留下符號的記錄,公元前3500蘇美青銅文明中,就有楔形文字的發明,埃及約公元前3400年發展出完整的象形文字, 而中國最早約公元前1400年才有商朝的早骨文。

最早的拼音文字則起源於公元前1050年的腓尼基字母,但一開始之拼音字母,只有子音沒有母音(和埃及的聖書體文字類似),且從右向左書寫。古希伯來文和古阿拉伯文都可追溯到腓尼基文。和腓尼基人交往密切的希臘人,最早約於公元前八百年,古典希臘人改良腓尼基人的字母,加上母音字母,才完整化拚音文字系統且由左向右書寫,拉丁字母就直接源於希臘字母。

有了文字系統,迷因就有現實的載體,想像的共同體就有跨越時空的傳播能力。累積在文本中大量的訊息,對應一個「客體世界」,而人類在閱讀時「內在的聲音」,對應的就是一種「主體的活動」。這種跨越時空的認同,是主客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所以部落、城邦、國家、及帝國,才能借著物質發明的威力,進一步用想像的共同體,將人羣團結起來。

三、歴史情境的核心問題:暴力與權力

人類的動物性,充滿先天的原始欲望。社會行為的整合或分化,都是源於如何處理這些欲望的衝突。但隨著共同體的逐步擴大,分配資源的暴力,就成為共同體內外,解決爭端的源頭,此部分人類和所有動物都差不多。

只是人類由部族步向城邦時,內部的組織開始分化,一般是某一部族去征服其他部族,形成主人奴隸關係。或由某一城邦分封子弟去管理其新征服土地,則成為封建制。為了讓這更大的團體運作,就必須由統治者頒佈超越部族內部運作的規範,將某一勝利部族的地位提高,而壓低其他戰敗部族的地位。這種規範,即將暴力優勢*化為一種統治合理性神話,即是城邦內形成某一種權力關係,讓利益分配如同自然法則般在城邦內運作。這種權力神話,隨著組織變大,社會分化更多層,也會增添更多的內涵,而這些內涵都是迷因或想像的共同體所逐漸繁衍及變易所產生。

我們從遠古歴史傳說中,所看到的神話性英雄人物故事,其實都在宣揚某種統治權力關係,這也是人類在脫離動物本性時,一種新頴的社會文化建構。所以理解人類建構性神話或文化,最核心處就是權力關係的安排。自從人類走向全球各地後,歴史上種種故事變化,不論情節如何不同,只有一個法則不變,即源於暴力的權力沒有空白的地帶。不論生產力如何提升,不論文化如何先進發展,權力關係永遠站在最高的位置,神話時代如此,形上學時代如此,科學時代更是如此。

公元前1776年,古巴崙國王漢摩拉比公告人類第一部法典。其內容先描述偉大的國王的權柄來自太陽神。法令中將被統治的子民分成三等級,即有公民權的上等人,無公民權的平民,及最低等的奴隸。在處理子民間爭端的原則就是採「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法則。這和劉邦於公元前206年攻入秦都咸陽時,和當地父老約法三章所言:「殺人則死,傷人及盜者抵罪」,是何等異曲同工。只有這些擁有最高權力者,才有資格公告法令,讓平民遵守。歴史上,和平時期,人民遵守法令。到了戰亂時,盜匪橫行,大大小小暴力集團,到處搶劫財物燒殺虜掠,代表國王或中央政府的權力已呈真空狀態,那時官軍匪軍已分不清。

權力的目的在收稅、徵兵。為此得設定各種管理機構,統治的成本花在管理機構的運作,若成本愈來愈高,高到被統治者已活不下去了,機構跟著撐不住就會瓦解重建。若是暴力集團的武力不夠強大,外族入侵就會導致戰敗亡國。這種情境深深烙印在歐亞大陸上,六千年專制帝國的歷史中。

作者:黃吉川(筆名江夏)成功大學講座教授
學歷:羅東成功國小、東光國中、宜蘭高中、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經歷:成功大學研發長及教務長
榮譽:國科會三次傑出獎、力學學會會士、孫方鐸力學獎章
專長:量子電腦、超級電腦(領先全球之核心技術)
著作:161篇國際期刊論文、「到執政之路」共同作者
詩集:二本新詩集「我們」、「啟程」 一本古體詩「試嘗集」

 

指南針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   圖 : 翻攝自維基百科

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黃吉川講座教授指導學生認識軟體。   圖:黃吉川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