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透過獨立革命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美國人會不會從此不講英文?不會。講英文完全無損於美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的教育體制會不會要求所有美國人民必須學習莎士比亞的戲劇,不會!沒聽過有這種要求。
雖然英國文學仍然是美國文學做為英語系國家的重要傳統,但是沒有必要強迫每個美國公民閱讀莎翁名劇,那是文學素養。美國人不會因為閱讀莎翁名劇而導致美國喪失國家獨立地位。
但美國人也不會因為不讀莎翁名劇而喪失廉恥心。
也不會因為讀了莎翁名劇而喪失自己的文學傳統。
但是,讀不讀,是個人自由。
哈姆雷特的存在困境,To be or not to be,則是永恆的哲學命題。
企圖把人的道德判斷能力綑綁在一篇文章上,就是抹煞了人在道德判斷上的自主性。
這個命題套用在任何一個文本上都是一種獨斷論。
譬如一個人如果不讀XX(聖經、可蘭經、老子、論語、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就不懂廉恥?
此一道德命題,建立在某種學說企圖成為國家在憲法上明定的意識形態及國家在政體建立時企圖彰顯的價值。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國近代史。
大清帝國光緒年間戊戌變法時,康友為主張延續傳統儒家思想,提議立儒家為國教,由於變法失敗,儒家思想沒有機會成為國教。
袁世凱獨尊儒術妄想稱帝
民國甫建立,1912年,康有為仍提議立儒家為國教,其學生如梁啟超等成立孔教會,並向國會上書,要求「立儒家為國教」列入憲法(歐陽哲生,1999:p.150-151)。康有為企圖恢復中國專制政治的傳統「獨尊儒術」,立為國教,獲得袁世凱的支持,袁世凱急欲稱帝,支持康有為等實現「獨尊儒術」、「政教合一」等,當時不少軍閥支持儒家思想,其目的都是為其專制統治建立正當性(杜維明,1990:p.156-157,p.168;干春松,2003:p.327-329)。
袁氏稱帝後來失敗,儒家立為國教也無疾而終,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更對儒家思想與專制政治的親近性與曖昧關係發起猛烈地批判,中國共產黨的創黨人之一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發表多篇文章批判康有為提倡儒教係衛護中國專制政治,其後,不管是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個派別,直到毛澤東為止,對於儒家思想都脫離不了「專制遺毒」這個基本論述(李澤厚,1987:p.120-128)。
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組織黃埔軍北伐並統一中國的國民黨,以及其所建立的國民政府並未推動以儒家為國教,而是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建國大綱」為政治綱領,開始訓政時期,訓練人民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政權,選舉國民會議代表,召開國民會議。這是孫中山遺囑中明白指出「必須於最短期間內,促其實現的國民革命任務。」
一九三四年,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再次企圖將儒家的道德思想如廉恥等融入學校國民教育的道德規訓。
主張儒家思想做為國家基本意識形態及道德教育綱領,是企圖恢復中國專制主義傳統?主張儒家思想做為道德教育綱領者要不要先回應一下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思想界對於「儒家思想與專制政治親近性」的批判呢?
新儒家如唐君毅與牟宗三企圖運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主體哲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來重建儒家思想裡面的道德主體性,以內聖而外王,來證成道德主體的可能性,不免淪於哲學的思索與探討。
張君勱先生則以「中國專制君主之評議」直接批判國學大師錢穆企圖為儒家思想的專制傳統辯護,是以「其善掩其不善」。
蔣介石利用儒學遂行專制獨裁統治
蔣介石敗逃到台灣之後,為了重建其統治的正當性,再次以儒家學說為核心,自認繼承中國的道統,鞏固威權體制的強人統治。1966年並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在國民教育中實施道德的規訓,包括所謂四維八德等具體的道德規訓,並強制學校教育以此為道德行為的綱領。
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於2004年開始於首爾成立第一家孔子學院,此後在全世界建立了561所孔子學院。一方面,企圖以儒家思想與孔子學說對內鞏固專制統治的正當性,一方面對外企圖以儒家學說與儒家思想爭奪國際社會的文化霸權。
兩岸的專制政權及威權體制都不約而同地以儒家思想來護衛自己的專制統治,豈不是剛好證實了五四運動以來對於儒家思想具有專制傳統的批判嗎。
國文老師不用讀中國近代史?
還是只讀威權體制運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而編寫及詮釋的中國近代史,所以不知道把儒家思想當做國教,夢想可以獲致「中國領導之下的亞洲全面崛起」,其實只是專制政治的遺毒,兩千多年來中國專制主義的幽靈將在台灣復活。
作者:陳竹奇博士,高雄大學退休教授
右手寫歷史,左手寫文學。
台灣嘉義人,目前從事台灣文學研究。
主要領域為現代性、後殖民書寫,專事寫作。
出版詩集《光影之間》、《這究竟仍是一場夢》、《在舒伯特的歌聲中》。
短篇小說集《以父為名》、《涵碧樓傳奇——雲林故事集》(致良出版社)
長篇小說《Psoseongana》
參考書目
歐陽哲生,(1999),「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以「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儒學關係為中心」,收錄於《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五四」八十周年紀念文集》,余英時等著,p.145-182,台北:聯經。
杜維明,(1990),《儒家自我意識的反思》,台北市:聯經。
干春松編,(2007),《儒家、儒教與中國制度資源》,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李澤厚,(1987),《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東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蔣介石敗逃到台灣後,為了重建統治的正當性,以儒家學說為核心,自認繼承中國的道統,鞏固威權體制的強人統治。 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