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傑(David Berger)上將10日退休,將指揮權移交給副司令埃里克‧史密斯(Eric Smith)上將。拜登政府月初提名史密斯接任陸戰隊司令,但任命案卡在參議院尚未批准,使得史密斯成為近一世紀以來首位「代理司令」。根據了解,史密斯是陸戰隊第二號人物,大衛‧伯傑「2030軍力設計」(Force Design 2030)計畫的重要幕僚與執行者,一般認為史密斯的接任將有助於整體陸戰隊建軍轉型政策、與強硬應對中國的一貫性。

「2030軍力設計」計劃將海軍陸戰隊設計為具「跨島鏈」(chains of islands)分散作戰部隊。以更小的部隊編制、更分散的區域部署,通過各種新武器系統協同產生更大的攻擊力量。主要以應對在印太地區與中國的潛在衝突。史密斯日前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任命聽證會上表示,無論是擔任代理司令,還是後期正式擔任司令,都將繼續優先推動海軍陸戰隊轉型和建設兩棲艦隊,全方位發展陸海空新型裝備,增強瀕海威懾和兩棲作戰能力。

在新型裝備研發加速推進方面:5月底展示搭載8聯裝「巡飛彈」武器系統的「遠程無人水面艦艇」,是「分布式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2030年底前裝備100艘;6月初首支裝備地面發射BGM-109「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的陸戰隊砲兵連建置完成,到2030年將組建具備完全作戰能力的砲兵營,增強部隊遠程精確打擊能力;6月中,陸戰隊宣布將研發能實施「蜂群」作戰的無人系統,目標射程超過200公里,能適配F-35B戰鬥機、MV-22「魚鷹」(Osprey)傾轉旋翼機等多種機型。

但史密斯遭遇的困難不僅僅在人事任命上,儘管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規定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擁有31艘大型兩棲戰艦的「最低數量」,但為控制預算和成本,美國國防部還是計劃暫停建造新的兩棲戰艦,最新的30年造艦計劃也不見兩棲戰艦。依艦齡換算,大型兩棲戰艦數量未來可能降至24艘,影響陸戰隊的全球投送能力。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報導,史密斯接任陸戰隊司令被阿拉巴馬州共和黨參議員塔伯維爾(Tommy Tuberville)「擱置」,原因是基於軍中墮胎問題,塔伯維爾以杯葛軍中人事案方式,要求五角大廈扭轉協助軍人前往墮胎地點的政策。目前史密斯是最高階軍事將領,根據海軍及海軍陸戰隊資料,全美共有250個軍官任命職位被擱置,造成必須「代理」或「兼任」的狀況。

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次出現代理司令是1910年,當時司令在任內因病逝世,副司令也到法定退休年齡,以致沒有繼任人選而以代理方式任命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