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因長時間追求動態清零、大規模核酸檢驗等原因,導致財政入不敷出,據中媒報導,山西省已經開始推動「人口小縣」機構改革,黨政機構、事業單位精簡比例,編制人員數量大幅下降,最多縮減達 76%。
據中國《澎湃新聞》報導,山西省近年推動 6 個試點縣探索「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近日則數個縣透露具體黨政機構、事業單位精簡比例以及領導職數的核減情況。
長治市黎城縣公布,改革後黨政機構減少 31%、事業單位減少 76%,全縣科級領導職數核減 134 名。
忻州市河曲縣、臨汾市浮山縣的黨政部門分別從 36 個、35 個整合成 22 個,平均精簡 38%。黨政群機關科級領導職數總量則分別由改革前的151名、154名均精簡為128名,平均精簡 16%。
除學校、醫院外,直營事業機構人數也從 179、186 個縮減到 40 個,平均精簡 78%;事業編制分別由 1944 名、1964 名精簡為 970 名、659 名,平均精簡 58%。
據報導引述山西省委編辦表示,山西省 15 萬人口以下的人口小縣數量較多,普遍存在財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人浮於事等問題。改革主要方向有重組整合功能相近的黨政機構,簡化部門中間層次,幅精簡壓縮事業單位機構和人員編制,縣直事業機構實行限額管理。
有網友表示,公務員、事業編制最大的優勢就是身分、穩定,兩個優勢都沒了,考的人也就少了。
此前,中國地方財政因防疫政策受嚴重影響,就曾傳出要行政單位活化國有資產,包括變賣及出租房屋、土地、車輛等公有資產,要行政事業單位自己籌錢補貼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