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發布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99%的人口呼吸的空气都已經超過世衛組織設定的空氣品質標準超,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空氣污染已是個老生常談的課題。幾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對於煙霧污染的擔憂與預防,無論是19世紀發生在倫敦的黃色煙霧事件,還是如今頻繁席捲北京和德里等等大都市的霧霾,甚至台灣西部無日無夜深陷空污的嚴重狀況;然而,不同於以往的是,人們已經明白意識到空氣污染對於人類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攜手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共同舉辦了有史以來首屆全球空氣汙染與健康大會。這次會議中,聯合國環境保護署、亞太清潔空氣合作夥伴組織(APCAP)和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CCAC)為亞太地區提出了25項解決空氣汙染的解決方案,出席者也都承諾在2030年前要將空氣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2/3。專家們在此次會中列出了25項政策和技術措施,如果這些措施全部實施成功,將能拯救至少數百萬人的生命,並確保10億人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然而,言者惇惇、聽者藐藐,如今已邁向了2022年,環境專家們對於地球空氣汙染現象的憂心,不減反增。

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空氣汙染嚴重危及生物生命的健康,每年全球至少有700萬人死於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根據2018年的科學研究,也發現空氣污染與數百萬糖尿病病患以及智力水平低下等病症有著密切關連性。

根據117個國家中6000多個城市正在監測空氣品質的數據來看,限制石化燃料的使用和採取確實有效的管制措施來降低空氣汙染乃為當急之務。

在各項措施中,推動電動車被視為最為有效的方案之一。在聯合國環境署的支持下,菲律賓和斯里蘭卡給予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使用者較優惠的稅賦,效果顯著。2013年—2018年中期,斯里蘭卡尤其在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數量增加了10倍,這數字也讓斯里蘭卡的空氣獲得顯著的改善。斯里蘭卡政府的永續發展委員會就很感謝聯合國在生質燃油和電動車上對於他們的協助,這些措施讓該國空氣汙染的困擾大幅降低。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如果25項措施完全得到實施,2030年亞太地區PM.2.5的比例將比2015年降低56%。

空氣污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聯合國有鑑於斯里蘭卡的成效頗佳,正在協助阿根廷、哥倫比亞和巴拿馬實施電動車發展的國家大戰略,並幫助智利和哥斯大黎加發展電動公交車,聯合國環境署並樂觀的認為如果22個拉丁美洲城市現有的公共汽車和出租車替換為使用乾淨能源的汽車,到2030年可以挽救365萬人的生命。

這份報告也強調,大多數城市存在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在監測空氣品質的117個國家中,17%先進國家的城市空氣質量低於世衛組織要求的PM2.5或PM10的空氣質量指南;在中低收入國家中,不到1%的城市空氣品質符合世衛組織的標準。

空氣污染問題仍然是人類生存的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就強調,空氣污染已是全球瀰漫的「新菸害」。他表示,現在空氣品質不佳的狀況,僅是普通的規律呼吸動作,就可能導致每年 700 萬人死亡的可能,並且已經對全球數十億人口造成嚴重危害。面對這個任何人、團體、城市、國家或地區都不能單獨解決的健康威脅,我們需要每個人堅定的承諾和行動,尤其要毫不猶豫立即行動,否則霧霾污染失控,人類將面臨窒息性的生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