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躺平」運動已經延燒數月,最近北京一名報社編輯楊林鑫,離職後在拒絕互聯網大廠邀約之下,選擇去寺廟當工作人員,也讓人聯想難道這就是「躺平」運動的延續?

「躺平」是用來形容中國年輕人「佛系」心態的用語,意思是在大城市生存不易,不如回鄉下老家「躺平」輕鬆度日。最近騰訊網一篇撰稿名為「媒體人辭職去寺院!這一屆年輕人,正在逃離上班?」也引發了廣大的迴響。

文章開頭即說道 :「70後請假是因為父母不舒服,80後請假是因為孩子不舒服,90後請假是因為自己不舒服,00後請假是因為看你不舒服。」,說明現代中國年輕人「請假,為了眼前苟且,更為了逃離上班。」的狀況。

文章提及,接連看了幾個年輕人告別職場、重新做人的故事,讓作者大開眼界、心生艷羨。

第一位被舉例的就是北京的一名報社編輯楊林鑫,他厭倦了日夜顛倒的報社生活,也看透了工作四年卻沒有增長的工資,甚至體重還飆升了15公斤。他感嘆報紙的黃金時代已過去,「今天追趕的熱點,明天就沒人能夠記起」。身邊多數人漸漸跳槽到互聯網公司,徒留他停留在原地。在與女友分道揚鑣之後,楊林鑫拒絕了互聯網大廠的邀約,下定決心去寺廟當工作人員。

文章作者也自稱是懶散的年輕人、卻如同徐霞客一般在各地遊歷的小伙子。

文中提到,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們就像代表了當代年輕人的心態,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想上班,厭班症,怎麼就成了當代年輕人的心病?

它也提及馬克思的理論「勞動者應該在實踐中體會創造的幸福和愉悅。一旦勞動被導化、人類被導化,人的生產就淪為動物的活動。個體在勞動中只會否定自己、感到不幸,人們會像逃避鼠疫一樣逃避勞動。原來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預言了社畜的誕生。」

在中國,「躺平」這個詞突然爆紅是源自今年4月百度的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   圖 : 翻攝自日劇《凪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