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罷免暨公民投票落幕,整個大罷免的紛擾,終於畫下了句點,結局呢,完全不令人意外,執政黨遭遇到空前的挫敗。當然,民進黨可以繼續自我安慰,畢竟一席也沒少,只是沒能增加而已,又期間完全看不到組織動員的痕跡,會輸那也是自然。
至於公投,即便綠到出汁的南部地區、同意核三重啟的票數同樣輾壓,但基於投票率過低,還是能解釋成「多數未投票選民不表贊同」來說嘴。執政黨這般雲淡風輕的回應,正應驗著自己先前呼籲大家要踴躍投票的原因,因為只要未能跨過公投門檻,民進黨絕對又有理直氣壯的反駁說詞。如此一來,即便國人對核電的渴求趨向明確,但依舊可能被無視,那麼這花費上億公帑的公投,不就打水漂了麼!
不過呢,無論結局如何,大家總還是得持續向前行。端看823結果底定之後、各政黨的種種舉措,以下是個人的幾點觀察:
一、老柯是不是中了「甕中捉鱉」之計?
提到大罷免,您率先會想到誰呢?相信經常自稱為「大罷免始祖」的柯建銘,絕對是不二人選。基此,這大罷免大烙賽的結果,老柯自然也難辭其咎,但弔詭的是,老柯在面對黨團幹部紛紛辭任、頗有「逼宮」態勢之際,選擇用「總召任期為一年」拒絕下台負責,顯然是看到了甚麼不尋常的端倪。
那麼,有啥貓膩呢?如今外界盛傳老柯這總召大位的繼任人選,應該就是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蔡的資歷夠深,也出自新潮流系,確實是最佳人選。若此傳言為真,那或許就能合理化當初賴總統為何會跳過輩分較高的蔡、屬意由何欣純來參選台中市長的理由,原來是另有他用,只須等待時機拉老柯下台而已。而這天賜良機,就是大罷免。
試想,若賴早有意請老柯走人,則站在總統的角度,由老柯發起的「大罷免」,根本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假若大罷免真的大成功,民進黨重新拿回國會多數,完全執政的結果,總統當然是最大受益者。反之,若大罷免大烙賽,老柯成為戴罪之身,要拉他下來才有充分的正當性。端看黨團幹部悉數選擇在同一時間發表辭職聲明,這若沒有高層授意,怎麼會那麼巧呢?
這招「甕中捉鱉」之計,老柯會如何面對,恐將影響未來民進黨在立院的戰力。我個人倒是樂觀其成,因為蔡調和鼎鼐的協調性,絕對優於老番顛的柯,倘若能藉由撤換總召來達成朝野和諧,未嘗不是大罷免行動的意外收穫吧!
二、英賴競合開啟新篇章
823落敗後,賴在第一時間即與小英前總統會面,甚或名嘴透露,早在726第一波大罷免慘敗後,蔡賴兩人就有當面會晤,顯見屢屢當賴面臨執政危機之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個把方向盤交給他的蔡。也是,小英保持著幾乎無可顛覆的817萬票紀錄,而這可是在支持度掉落谷底、卻能在極短時間重返巔峰的奇蹟,自然得好好的取經一番。畢竟,賴的時間也不多了。
不過呢,賴總統是否該冷靜的想一想,2024年自己只拿到五百多萬票、又丟掉國會多數,是拜誰所賜呢?不也是蔡的執政不力麼?(若藍白合成局,恐怕早已政黨輪替了!)而蔡執政時期最被詬病的,就是「識人不明」,當初那群「小英男孩」們,陳時中、陳吉仲之流,搞出了多少需要「保密協議」遮掩的案子,正因著說不明、講不清,讓執政聲望屢創新低,這才使賴選得那麼辛苦。最終雖然用了一支勞動部「就安基金」亦有「間接」贊助的「在路上」影片,打動昔日小英的支持者,送賴進總統府,但終結小英時代的用人陋習,才是明智之舉。
所以說,簡舒培議員所透露「蔡的人,賴一概不用」,對國家反而是好。奈何,現下遭遇跛腳危機,居然回過頭來選擇擁抱小英,又現階段檯面上已確定的人事異動,也多半換上了英系色彩濃郁的人選,象徵著小英勢力恐重新回到黨政核心,或許暫時解了賴主席被黨內逼宮的危機,但長遠來看,這批儼然被選票淘汰過的舊人,真能搞出甚麼新氣象,大家就繼續看下去吧!
說實在的,小英最厲害的,莫過於是成功的「網紅人設」,在她麾下,有著一群為其擦脂抹粉的網紅高手,屢屢能夠在關鍵時刻,帶領網路輿論風向。但因著先前的蔡賴之爭,他們普遍對於賴很感冒(如先前有位不挺大罷免的網紅老師即是)。所以,此次小英在卸任後首度以合照宣示挺賴,或許能喚回這群網紅為賴效忠,無奈的是,賴終究不是蔡,「賴威廉」真的紅不起來,這很吃天分的,別東施效顰才好。
三、國民黨「吃不了三日飽飯」的調性,又來了?
國民黨的爛,還真是有目共睹,不過才僥倖的渡過大罷免危機,黨主席選戰的內鬥便開始白熱化。從選前盧秀燕拉起朱立倫的手,誇讚著其多麼辛苦云云,再到選後朱懇請盧出來承擔主席,又被盧以「媽媽會在家」明確回絕,並意有所指的譴責朱不該搞指定參選……種種高來高去的政治動作,不免讓支持者們膽戰心驚。
如今,好了,朱確定交棒,盧也不選,剩下一堆蝦兵蟹將在玩。端看目前已宣布參選的,只會吟詩作對的卓伯源、大力搞兩岸統合的張亞中、輩分差一截的鄭麗文、還有回鍋的洪秀柱,試問支持者們能從這幾位身上,看見甚麼希望麼?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當年「換柱」的黑歷史,那時候,擺明了大家都很想要選總統,但礙於大環境不利國民黨,個個都選擇鴨子划水,等待馬英九總統來欽定。奈何,馬在太陽花學運後大傷,似乎也不想管,這才有洪秀柱登記、冀望來個拋磚引玉之舉,卻不料弄巧成拙,真提名她參選總統,才會有之後「換柱」的荒謬事。現在,情境是不是很像呢?朱、盧不想當黨主席麼?捫心自問吧!
單看這黨主席的權鬥,總覺得距離民進黨要撿到槍的時間,應該是不遠了,國民黨總是不會讓人失望,真吃不了三日飽飯啊!
政治,就是不斷的鬥爭,不分色彩,大罷免是鬥,後大罷免時代還在鬥,但只要鬥爭的出發點,是基於人民的福祉,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鬥,那又何妨呢?相反,如果只是為了一己之私,滿心都是個人利害的算計,縱使再華麗的偽裝,也終究會被看破手腳。
政治就是必要之惡,大家都在比爛,大家或只能挑選比較不爛的那顆來品嚐,藍綠白哪一顆的賞味期較長,您覺得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