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上週六(5月22日)的深入評論,包括大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全球公司對中國計劃控制加工錳產量的舉措感到擔憂。
雖然錳礦資源在全世界分布廣泛、且相對豐富,是製造電動車相當重要的原料,但幾乎只有中國在提煉。中國生產的錳產品占全球產量的90%以上,包括從鋼筋加固添加劑到電池級化合物等領域。自去年10月以來,數十家中國錳加工商在中國官方支持的協會——全國錳業技術委員會的倡導下,成立了「猛創新聯盟」,進一步「統一」錳行業,並將按照計劃提出日後的統一量產目標和產業規劃。這些加工廠供應了全球大部分的錳產能。
而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領先於美國,即美國在關鍵的未來產業中已遠遠落後於其主要競爭對手。中國正在重寫國家和企業如何在全球經濟中競爭的規則。所有國家的政府都傾向於支持本土企業,但中國通過為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提供資金和保護,將整個市場扭曲到更加自由放任的美國。包括電動汽車,芯片,人工智能以及許多其他未來產業在內。中國政府可能會通過科技產品席捲全球。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XPeng副董事長古永(Brian Gu)對記者說:「中國政府實際上更加開放,允許企業的一些創新思想,鼓勵推動他們的研究和測試技術。」北京的目標是替代西方大國躍居下一代技術的最前沿,這一主導地位可能使中國領導人的政治影響力將美國推到一邊,並成為世界上技術原料供應的超級大國。在此過程中,中國企圖粉碎美國核心的意識形態:「即自由市場和自由人民是密不可分的,這是獲得國家成功的唯一途徑」。因此,電動汽車之爭是中西方之間,經濟模型與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代理戰爭。
習近平和他領導的團隊在2015年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其中指定了某些先進行業可以得到國家的特殊支持,表面上是為了提升中國製造業水平,但實際上是一個更大的目標:利用政府的力量參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