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緬甸大使館公布,截至3月16日晚上8時,緬甸仰光的襲擊事件已經導致37家中資工廠受損,3名中國員工受傷。事後,中國嚴厲譴責,並要求緬甸當局進一步保護中國公民與中資企業。話僅至此,緬甸民眾對於中國只關心自身人員財產安全、完全漠視軍方殺害示威者的行為感到憤怒,紛紛於社群平台予以譴責。

根據美國之音的報導,緬甸仰光西邊的萊達雅(Hlaing TharYar)、雪碧達(Shwe Pyi Tha)等工業園區於3月14日發生騷動事件,一些中資企業或中緬合資企業遭不明分子損毀,多名中國員工受傷、一度被困。事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迅速發布聲明,對此嚴厲譴責,稱其「性質十分惡劣」,要求緬甸當局採取措施制止暴力行為並查處肇事者,確保中方企業、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隨後在3月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也強調了上述的立場。

緬甸於14日晚間累積至少單日39人死亡,因而被稱作「緬甸最血腥的一天」。然而,自始沒有一位中國發言人對當晚和後來的傷亡表達同情或是安慰。事實上,在中國使館的聲明發出後不久,緬甸軍方便對涉事地區發布了戒嚴令;15日,軍管法擴展到仰光的更多地區,造成更多抗議者被軍警打死。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亞洲研究員曼尼貌(Manny Maung)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對逝者家屬表示同情和哀悼是人的本能,「但中國沒有這麼做,相反,中國看似是在要求緬甸軍方通過更多的死亡和殺戮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財產。」她擔憂中國是在暗示緬甸軍方對自己的平民使用更多的暴力。

緬甸人權人士順雷伊(Thinzar Shunlei Yi)亦就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的聲明推文,「在釐清肇事者之前,中國大使館只關注中國人和他們的財產」,並希望中方能看到,被他們支持的軍方所殺害的人也是人。順雷伊補充,緬甸民眾並不討厭鄰國中國,但是中國當局必須理解緬甸民眾對於其立場的憤怒,「中國政府如果真的在乎與緬甸的雙邊關係並想保護中資企業的話,就必須停止支持政變。」

目前對整起騷動的肇事者仍無定論,甚至北京方面也強調「尚無法確定縱火者身份」。曼尼貌告訴美國之音,如果真是抗議民眾搗毀工廠、破壞企業,部分原因可能是除了當地勞資關係的積怨已深,或是出於對中國支持軍方的憤怒,更多則是希望以此損害緬甸軍方的收入和資金來源。

曼尼貌解釋,許多當地的中資企業由中國人管理,且勞動環境糟糕;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亦令人充滿懷疑和恐懼,人們自然認為中國政府對這次政變進行干涉,並本能將發生的某些事情歸咎於中國。她接續道,這並不代表緬甸人民認為中國是唯一的罪魁禍首,「他們絕對知道緬甸軍方的責任。之所以襲擊企業,正因為他們確實想損害軍方獲得收入和財政的能力。」

另一派說法則認為,此起事件為軍方派人縱火,然後嫁禍於示威者,以便為後面進一步的鎮壓提供藉口。根據目擊者描述,14日當晚武裝部隊向鎮上的示威者射擊實彈、橡皮子彈和催淚彈,致使抗議者的人群一直在增加。有人大喊「如果軍政府繼續開火,我們將瞄準軍方企業或是任何有關工廠」,隨後,軍方人員進入工廠縱火,甚至襲擊了管理人員。

其他指證軍方派人襲擊工廠的人包含倫敦緬甸人權網絡(BHRN)創始人暨執行總監覺溫(Kyaw Win),他在推特上說,是軍方人員襲擊了中資廠。不過,他在3月16日發出的最新一則推文中改稱,是中資廠的廠主自己焚燒工廠,以獲取保險補償。

真相為何目前仍不得而知,有鑑於仰光工業園區的獨特地位,緬甸民眾的反中國情緒確實在增長,中國政府支持軍方採取措施保護中國企業的聲明有如火上加油。一名緬甸華僑告訴美國之音,「每次聽到中方說,『這是緬甸的內部事務』,大家都很生氣。對緬甸民眾來說,這不是政治問題, 是正義和非正義問題。」若中國能更明確的表態支持抗議者的話,可能更能贏得緬甸民眾的心。

倫敦緬甸人權網絡(BHRN)創始人暨執行總監覺溫(Kyaw Win)在推特上說,是軍方人員襲擊了中資廠。不過,他在3月16日發出的最新一則推文中改稱,是中資廠的廠主自己焚燒工廠,以獲取保險補償。   圖:翻攝自Kyaw Win

緬甸軍方血腥鎮壓示威活動。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