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國邊界駐軍晚近發生鬥毆事件,儘管雙方準備坐下來談判,但在印度境內已經有重新檢討兩國關係的聲音。一群曾在印度政府擔任重要職務的專家,12日召開《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印度的經濟和政治選擇:香港,西藏,台灣和新疆》研討會,主張爭取台灣並支持香港、西藏與新疆。

印度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古普塔(Arvind Gupta)指出,「一個中國政策」的理念應該意味著印中兩國之間在各個領域的互惠互利。他建議印度當局支持西藏,努力使達賴喇嘛在印度政界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知名度。與此同時,印度除了要在政治上支持台灣,還必須開始與台灣進行經濟和技術接觸。

印度媒體人戈卡萊(Nitin Gokhale)指出,台灣是印度重新思考「一個中國政策」時最容易的切入點。他說:「我們應該考慮增加與台灣之間的經濟和技術關係。它們在電子芯片製造、半導體、5G等方面非常出色。台灣是這些領域的大師。在過去的幾年中,印度與台灣的貿易已從6600萬美元增長到60億美元。 90家台灣公司在印度開展業務。我們最近在商務部內設立了一個台灣投資組織辦公室,這是我們台灣政策的方向。此外,有兩次印度國會議員參加了台灣的總理宣誓就職儀式。印度正在改變『一中政策』傾向台灣之際。台灣這個國家可以幫助我們訓練越來越多的學生、政府官員、技術專家,教導他們說中文,以幫助印度利益相關者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中國。」

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米特拉(Abhijit Iyer Mitra)則提出了幾個問題:「我們準備好向台灣提供核武器了嗎?我們可以在戰略上支持台灣嗎?我們可以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嗎?我們可以承認台灣嗎?我們可以支持維吾爾人嗎?我們可以支持滿洲和內蒙古嗎?我們可以支持蒙古的少數民族叛亂分子嗎?我們可以出售武器嗎?答案永遠是秘密,秘密和秘密!」

米特拉主張,印度必須規劃長期政策,不能討價還價。在探討政策選擇時,他建議與具有出色反情報能力和出色技術情報的台灣人發展情報合作。「我們應該鼓勵與台灣的這種『貿易聯繫』,類似於中國在印度以貿易為幌子的那種貿易關係。同樣,台灣在與中國的交通和技術上也要好得多。從根本上講,中國技術水準遠低於台灣。我們應該確保中階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台灣。」

曾任職於印度內閣秘書處,現任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主席拉納德(Jayadeva Ranade)則主張印度提供給台灣企業和中國人同等的地位和機會。他質問:「為什麼我們不給台灣和中國可以相提並論的機會?將台灣的芯片製造和運輸公司轉移到印度,我們可以從台灣中受益。它將解決印度的失業問題,並幫助企業發展。」

國家安全論壇秘書長查理(Seshadri Chari)則說,印度應該告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想要印度加入,就先讓香港跟台灣成為會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