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曾經是國民黨的「黨軍」,承襲自黃埔軍校「黨指揮槍」的傳統,軍中忠誠並非對國家,而是對黨。即便民進黨執政後,推動軍隊國家化的工程已有顯著成效,但部分早期的職業軍人仍未擺脫大中國民族主義的思維框架。這也導致國民黨至今仍難以接受軍人公開批評其親中立場,甚至對退役飛官徐柏岳的反共立場大肆攻擊,試圖將他扣上「逃官」與「不忠誠」的帽子,無非是想掩蓋自己無法與現代民主軍隊接軌的現實。
特別是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日前痛批徐柏岳,並誆稱他過去有「跳機逃美」的歷史,試圖將其塑造成「不愛國」的形象。楊智伃的言論中,將「忠誠愛國的軍人」與「投共逃官」畫上等號,試圖貶低徐柏岳的發言力道。然而,她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軍人難道只能服膺國民黨?反共的軍人為何要被群起攻擊?
代表國民黨發言的楊智伃,出生於90後的年輕年代,從未經歷過兩岸最緊張的軍事對峙,也未曾投入保家衛國的軍旅生活,卻大肆批評一位曾穿上軍服、捍衛台海安全的中華民國飛官。當她嘲諷徐柏岳「台灣?逃吧!」時,她完全未曾思考過,自己享受言論自由與安全保障的同時,不正是這些軍人過去的無私付出,才換來今日台灣自由與民主。楊智伃怎麼好意思說
楊智伃這種以「傳說」批評的背後所反映的不僅是個人攻擊,更是一種國民黨集體根深柢固的「黨軍思維」,也就是國民黨迄今還認為軍人應該服膺於國民黨,而不許軍人跳脫其國民黨軍的框架外,更不能容忍退役軍人批判國民黨的不反共或親共舔共行為,即便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上。
說來可悲,台灣軍隊國家化的工程推動已超過二、三十年之久,迄今卻未竟全功。究其原因無非是早期的軍人多來自國民黨一手建構的體系,其政治思想、教育背景,乃至於家庭環境,都與國民黨的意識形態緊密相連,即便是退伍多年,軍人的社會網路相對封閉且排外,使得軍隊國家化的思想工程方面,始終無法破除其國民黨黃埔黨軍的窠臼。因此,當這些軍人反過來批評現在不反共的國民黨,或是公開堅持其反共立場、力挺台灣民主時,國民黨竟將他們視同「叛變」的洪水猛獸般地撻伐,難怪很多人心生今夕何夕的錯覺?
誠然,真正的民主國家,軍隊所忠誠的對象只有國家,而不是某個特定的政黨,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以美國、法國、德國等民主國家的軍人而言,均可自由表達個人政治立場,因為他們的軍隊效忠的是國家與憲法,而非執政黨。台灣在軍隊國家化的道路上雖已前進不少, 顯然還殘存著國民黨軍的舊思維與陋習,從國民黨及親共投共退伍軍人對徐柏岳的攻擊,便可見一斑。
更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立場的矛盾與離譜,過去還會遮遮掩掩地虛以委蛇一番。如今的國民黨完全不演了,直接與世仇宿敵的中共黏踢踢,反將與之競逐執政權的政黨視如寇讎,從立委傅崑萁、退將吳斯懷等人毫不遮掩的親共投共舉措不難看出。尤其,面對反共大罷免的風潮席捲之際,國民黨一方面傾全黨之力攻擊打壓反共的退役軍人,另一方面,竟膽敢睜眼說瞎話地妄稱是最反共的政黨,種種時空倒置的舉措無疑是將民眾當白痴耍。
台灣的民主能夠走到今天,與軍隊國家化的進展密不可分。然而,若已經不反共的國民黨仍試圖將軍人綁回「黨軍」的老舊思維,這將是台灣民主的一大倒退與危機。當前,台灣正面臨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威脅,真正要被全民撻伐的是,試圖模糊敵我、以及親共舔共、出賣台灣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因為這才是對台灣國家安全與民主自由存續的最大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