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不小心,人隨時都有可能在生活中受傷,不少民眾習慣備著人工皮以備不時之需,不過,食藥署近日就表示,人工皮是一種親水性敷料,覆蓋在傷口上能幫助維持傷口的濕潤及吸收傷口的分泌物,但是比較適合淺層或小範圍的傷口,並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使用人工皮。

食藥署指出,有別於傳統的乾燥療創,讓傷口接觸空氣使血液乾掉結痂,「溼潤傷口」有利於血管新生和細胞生長,傷口照顧應保持合宜的濕潤度,以促進癒合。

人工皮正是一種親水性敷料,覆蓋在傷口上能幫助維持傷口的濕潤及吸收傷口的分泌物,但是比較適合淺層或小範圍的傷口,並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使用人工皮,例如範圍過大、深度較深的傷口,或是感染性傷口,以及傷口周圍皮膚脆弱、不平整者,都不建議使用人工皮。

食藥署建議,受傷時,建議應充分清洗傷口區域(如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將傷口周圍擦拭乾淨,再將敷料覆蓋在傷口上,並可依「沖、擦、敷、看」4步驟進行,沖:用清水沖洗;擦:仔細檢查擦拭;敷:用保溼的敷料覆蓋;看:仔細檢查傷口癒合。

食藥署提醒,使用人工皮前建議諮詢醫師該傷口是否適合使用人工皮,不同種類及大小的傷口所適用的敷料類型並不相同,常見的敷料類型包括 OK 繃、親水性泡棉敷料、水膠敷料、液體性繃帶(凝膠)、透明薄膜等,應視情況選擇符合需求的產品,才能避免傷口的二度傷害。

此外,民眾使用人工皮時也應注意, 貼附範圍必須比傷口大2-3公分,才能完全覆蓋傷口,並避免傷口分泌物從人工皮邊緣滲漏出來,導致細菌感染。此外,須注意人工皮吸收分泌物的情況,並適時更換,建議不可使用超過7天,若傷口分泌物增加、疼痛加劇、異味、細菌感染等現象,須立刻停用,並尋求醫師的協助。

濕潤療創傷口照護4步驟。   圖:取自食藥署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