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5)日香港區議會的選舉結果已大致確定,民主派獲得前所未有的勝利,在區議會席次中占比85.9%,不少人認為這是港民對於民主自由的肯定。然而,地位如同台灣的縣市議會,香港區議會僅為地方性的諮詢組織,無立法權、甚至沒有審預算的權力,所有的立法大權仍握在香港立法會中。香港立法會掌握稅收、公共開支的批准權力,類似台灣的立法院。

但香港立法會70席當中,僅有35席是選民直選;另一半採職業代表制,被認為無法完全代表全部選民的意願。香港政府仍然可以透過各種管道掌控立法會,並設法使支持中國的議員在立法會中過半,以有利於中國與它的代理人--香港特首,掌控香港的政治情勢。因此這樣的選舉架構也一直被嘲笑為「鳥籠式的選舉」。

香港立法會僅有一半的席次,是由選民直選。

民主派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獲得的勝利,不少人將下階段焦點放在2020年舉行的香港立法會選舉,但即使泛民派拿下了全部可選的35席,仍然沒有在立法會過半。加上就算立法會通過了立法決議,仍需在特首的同意下,「上呈」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由人大來決定新的立法是否成立,因此泛民派想要透過立法來修改「香港基本法」、甚至是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都需跨過層層關卡的阻礙,難如登天!

區議會及立法會的選舉結果,也會牽動到香港行政長官 (特首)的選舉。由於香港特首候選人必須先符合選舉資格,再獲得超過150位選舉委員的支持始能成為參選人;最後要獲得過半(超過600票)的選舉委員支持,才能成為香港特首。

需通過三個階段,才有機會成為香港行政長官。 圖 : 新頭殼製表

而特首的選舉也非全港民眾普選,而是由1200名代表所組成的「香港特首選舉委員會」來進行投票,屬於間接示民主,讓香港行政特首選舉一直被譏為「小圈子選舉」,選委會也被稱之為北京政權的「一個鳥籠」。選舉委員會由4個界別的人選組成,每個界別分別有300人,其中包括117席的香港區議員以及70席的立法會議員,香港人大代表也是當然成員。因此這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的結果,是否能真正影響到下一屆香港特首的選舉,也備受各界關注。

香港選舉委員會由四大界別組成,其中包括香港區議員、政協會、全國人大等。 圖 : 新頭殼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