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天會談後宣布雙邊已達成貿易協議,將歐盟向美國輸出產品的關稅降至15%,等於是把川普先前揚言的30%關稅砍半;歐盟同意向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的能源,及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
綜合華爾街日報報導等外媒報導,川普是在蘇格蘭西部海濱的高爾夫度假村馮德萊恩會面後正式公布這項消息。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這項協議也是川普迄今透過調高其他國家關稅,重新調整全球貿易秩序中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川普也提到歐盟也同意購買大量軍事裝備,但未提供具體數據。
持續更新:川普預告下週將寄出近200封關稅通知信! 中經院:台灣估15%-20%
這場協商持續約1個小時,雙方的高層官員也參與會談。川普宣稱,這項協議對美國與歐盟都有好處,也相信歐盟各國都會對這項結果感到「非常滿意」。馮德萊恩則說:「我們做到了!」並指出,歐盟和美國這次都希望藉由新的協議,讓彼此的貿易關係更平衡、更公平,期待未來跨大西洋的雙邊貿易,能夠變得更順暢。
馮德萊恩在回應媒體時表示,這項協議「將帶來穩定,也將帶來可預測性。對於大西洋兩岸的企業而言,這非常重要。」今天這項協議的架構和美國上週宣布與日本貿易協議相似。根據美日協議,進口商品將面臨15%的進口關稅,同樣低於川普早前提出的稅率。
依據協議內容,美國將對歐洲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商品設定15%的基準關稅。另外,目前美國已對歐洲鋼鐵與鋁製品加徵的50%高關稅,將維持不變。做為交換條件,歐盟同意將向美國採購總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目前歐盟出口到美國的大多數商品,要面對10%的基準關稅,其中汽車業要承擔25%關稅,鋼鐵與鋁製品的關稅更高達50%。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對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僅為1.2%。由27個國家組成的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自歐盟進口總額達6050億美元,超越墨西哥、加拿大甚至中國。最具價值的進口類別是來自愛爾蘭的藥品與製藥產品,其次是法國與德國等國的汽車、飛機與其他重型機械。
川普關稅寬限期將於8月1日到期,自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以來,先後已達成數個貿易協議或框架,當中包含與英國、日本、菲律賓等,川普上週才與日本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將日本商品出口到美國的基準關稅訂在15%。此外,川普也與越南達成協議,設定的基準關稅為20%。美國也和菲律賓及印尼達成協議,兩國的稅率均為19%。
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認為,15%關稅可能會成為美國未來對其他國家設定的最低關稅。這種程度的關稅雖然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決策,進而導致美國市場產品的價格上漲,但還不至於嚴重影響到全球貿易流動。另外,川普還揚言要對所有進口藥品徵收200%的關稅,雖然至少18個月內不會實施,目前還不清楚與歐盟的協議是否能避免這一措施。